1326兴教育(4/4)
接下来就是官府的事儿,如何办学的问题。
各地的秀才不能为官,倒是给他们个八九品的官身,让他们出任学校的老师。
他们在家里办私塾,其实还不是为了赚银子。
官府委派他们,发给俸禄,有了稳定收入自然应该不会拒绝,师资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校舍,这年头还真不难办。
府县周围找块官地盖房不是难事儿,一应支用若是让地方拨付,怕是问题多多,就有提学监督,户部或者礼部提供相应费用。
至于朝廷这笔钱财怎么来,魏广德也想好了,张学颜不是说朝廷新增税银各部衙门都要打主意吗?
劳资现在就安排上,牙税这笔银子,大部分用在建校舍和老师的俸禄上,绝了他们的心思。
让大明绝大部分百姓有机会读书识字,有天赋者不会被埋没。
最重要的还是扩大“士林”的规模,让一些别有用心者不能轻易煽动读书人。
现阶段想把后世的专业建立起来那是痴人说梦,不过就是能在四书五经外建立算术等寥寥学科而已。
让圣学传播更广,那帮老学究应该不会反对吧?
打出继往圣绝学,其实起自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都在拼命传播自己的思想,一是对本就读书之人,吸引他们加入自己学派,二就是建学,帮助更多人学习,成为读书人,拥护他们的思想。
只不过,随着独尊儒学以后,这样的传播更多是象征,而不是真正被重视。
官员教化之功,变成了看你治理地方出了几个进士、举人,而不是让多少孩童读书。
该有些变化了。
/anshengshi/462570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xzz958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