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1326兴教育(3/4)_隆万盛世_笔趣阁25
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326兴教育(3/4)

后才开始的。

那时候,西方大部分平民也能得到基本的教育,这让他们开智,不仅是以技术工人身份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更是让掌握权力的人,不能再肆意驱使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

而过往的经历,也让这些人进入权利阶层后,不似现在大明的读书人般,只知道纵情享乐,闯过独木桥后很快就被身边同僚同化。

因为他们的根子就不干净。

只有打通平民进入官府的通道,好像后世叫做“打破阶级固化”,才能让吏治环境稍微得到改善。

虽然这些平民一部分人难免也会被污染,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会坚守本心。

或是因为权力不够,或是因为良知未泯。

反正,魏广德此时已经把科举制度视作洪水猛兽,虽然他也是科举的受益者,但科举制度是真正锁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枷锁。

“牙行的事,户部可先斟酌再议,工部这笔银子,先借用常盈库的银子,利钱之事暂时搁置。”

魏广德觉得头疼,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因为,他想到一个事儿,之前张居正想要整顿学风,提醒各省提学严禁书院一事。

说到书院,魏广德就想到后世学校,无数莘莘学子都是从这里“启蒙”,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若是想要开办后世学校那样的机构,最终其实还是归入提学管理,是否可以再这次张居正的改革中尝试开办后世的学校,把教育惠及平民,不再让知识被士林把控?

江治从魏广德沉默中意识到这位应该想到其他东西,所以不便打搅,干脆就起身告辞,反正工部的事儿已经解决,户部会想法子凑银子。

至于魏广德想到的事儿,之后自然会找他们私下里商议。

而张学颜虽然不明就里,但也察言观色知道该跟着离开了。

反正,户部的麻烦也勉强算是解决了,还是先用常盈库的银子。

至于牙税,自己回去再琢磨琢磨,务必考虑完善了再和张居正那边沟通就是了。

他现在也觉得,在魏广德面前提及此事有些唐突,虽然此事最早的始作俑者就是魏广德。

等人离开后,魏广德没有回去处理公务,而是坐在那里思考着如何利用改革提学,把后世的学校办起来。

此时大明其实有类似的学校,那就是提学管理下,由各府县建立的县学、府学。

只不过这些学院,都只录取科举通过府试和院试的学生,还得是其中佼佼者,才能顺利入读官学。

其他人,只能在私塾读书。

私塾读书,光是束脩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承担的。

许多少有家资的人家,也不过是想把孩子送到那里能识文断字,学点算术,没有天赋就尽快找份工作,不会继续攻读学问。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不是读书的料,就不浪费家资。

这也决定了,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家里有薄财家庭的专利,对于大部分人家来说是没有半点指望的,绝大部分孩童依旧被挡在学堂之外。

魏广德想要做的,就是是否能够把这些孩童聚集到学校里,实行大明版的义务教育?

如果官府把夫子集中起来办学校,像后世那样一年两期,每期收少许铜钱,或许就会有更多人家把家中子弟送入学校读书识字,进而开智明理。

这个可能是存在的,中国人对读书人的推崇,也是融入血脉里的。

如果能够只出很少的铜钱就让自己孩子读书,大部分国人都是会愿意的,只要他们承担得起。

后世,教育开支已经成为社会各家各户重要支出之一。

如此耗费财力,但大家依旧乐此不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