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2/2)
也简略。乡试、会试已经属于抡才大典,用这种割裂经文意义的标题与科举测验为向士人灌输儒家正统思想的宗旨不相符。>
高务实坐下,创造自己桌上的草稿纸居然都比邻桌的多了不少,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实际上,他根本不感到自己考个县试还需要格外关照。不过回头想想,以他高家在新郑的地位,人家只是照顾一下,而没有更出格的举动,就已经算是很有节操啦!>
高务实打开题卷一看,上头写得是“或生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果然是截搭题,但还好截得不是很偏。>
这题出自《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咦,这个题的意思,难道……>
高务实下意识抬头朝坐在台上的县令看往,却见年纪已经不小的县尊老爷正好也朝他看来,两人眼力一接触,高务实就确定了:县尊老爷大概也听过自己的各种神童传闻,把自己当做“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借此标题提示自己,不要由于生而知之就自满,由于“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只要最后“知之”了,按照孔子的说法,那就都一样。>
当然,明确了县尊老爷好意提示自己的意思,和“解题”并不是一回事,破题还得看写文章的技巧。>
不过这题固然是截搭题,但可能县尊考虑到北方学子的广泛程度,故而这题意义没有被割裂,仍然是宗旨明确的一道题。>
高务实心道: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生知、学知、困知,皆可得之以安行、利行、勉行,所以古人云“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
所以,这题的宗旨应当断定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而且按照儒家的传统习惯,当以“困知勉行”为着重点。>
高务实面露微笑,轻松研墨,提笔挥毫,毫无滞待,行云流水一般开端打草稿。>
台上的县尊见了,颇为惊愕,想了想,忍不住站起身来开端巡场,但却刻意走到高务实身边来。>
只见高务实已经用标准的台阁体写下了三段话。>
县尊只看了一眼高务实的破题,就在心中感叹了一句:盛名之下无虚士。>
却见高务实的草稿之上破题写着:>
知之诣不尽同也,能知斯无异知矣。>>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