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瓦解瓦剌(1/2)
随着皇太极的逃离,朝鲜并入大明帝国的版图,大明子民经户部初略统计近一万万,头疼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朱显波自接手以来,可谓人口多底子薄啊(泡&am;书&am;)要想尽办法减少农业人口,增加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比例才行,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还好我大明君臣同心,尤其是建贞朱显波英武神明,如此再坚持十几年必将成为一代圣君,甚至前无古人,这是礼部尚书黄鸣的原话,最近随着三场战事的大胜,想要朝臣们不拍马屁真的很难
但朱显波深深的知道,远未到休息的时候,台湾还在荷兰人手里数百万同胞遭受外族的殖民,每每想到这里,真是心如刀割啊
而朱显波当然也想尽快解救同胞于水火,但大明的国防形势不允许尤其是西边和北边,北面的瓦剌部落这几年已经把鞑靼部落给吞并了,与大明有几千公里的相邻边界线,虽然瓦剌一直宣称臣服于大明,臣服这东西最虚了,简单就是不想打架就送点礼,那天没钱花了就抢回来的关系
北方的瓦剌强盛已久,情报显示如今瓦剌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7世纪初,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
何况河套、甘肃一带经常有蒙古骑兵侵扰,他们期本奔袭,掠走钱粮和女人弄得陕甘总督洪承畴是焦头烂额前几年是有起义军盘踞,最近几年洪承畴数次上书,要求朝廷出击瓦剌,痛击蒙古各部,以保护三边子民朝中诸多大臣也开始附议,但是我明白,蒙古人以游牧为主,居无定所,很难围而歼之,如果蒙古骑兵趁我大军出征,途奔袭安或者京城,可能损失会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王拓和他的锦衣卫出马了,自从王拓晋升一品后,朝中大臣诸多非议认为我任人唯亲但王拓坚持了下来,我也坚持了下来王拓是暗中拼命使劲培养锦衣卫,而我对他的钱粮开支从来就是有求必应
任务只有一个,两千锦衣卫化妆成普通百姓,商人,迅混入蒙古大漠,挑拨各部落之间关系以达到个个击破
两千锦衣卫,秘密从安,太原,大同,兴京(盛京改名)或京师出发,每人本钱一千银元,靠两百万啊,张瑞图心痛死了
锦衣卫的事情也只有几个绝对核心人士知道反正,一个强大的蒙古,不管它是我大明的附属国还是友好番邦,都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大明的京师几乎与蒙古接壤
于是瓦剌表面上的臣服还在继续,朝贡也在,当然抢劫也在继续
银子花下去,不是盖得,锦衣卫大量的情报送回京城,朱显波和他的朝廷重臣们开始陆续了解了瓦剌的内部结果,以及抢掠的习惯,并将这些情报,通知沿边各卫所
另一方面朝廷继续安排征调兵,通过贸易从蒙古各部获得马匹
很快瓦剌就传来各部不合,相互厮杀的消息,朱显波知道这样做有点卑鄙,但是这些应该是大明的“商人”鼓动,不到一年时间整个瓦剌就四分五裂紧接着有几个靠近京城的部落与大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大明答应将尽一切力量保护各部落的领地和利益,而联盟诸部要做的只是不骚扰大明边民
随着联盟日子的增加,大明开始在蒙古边境囤积大军,尤其是徐光启的铸造所,几乎一刻也没有停下,除了辽河兴京留有一营火枪和30几门大炮外,全国各地的火枪,大炮陆续聚集到京城
建贞七年五月,终于得到准确消息,瓦剌大军再出发东征蒙古各部天赐良机,就跑他不来,来了就好到,很快许多蒙古部落开始向朝廷求援
我大明军队名正言顺的救援被打各部
贞七年五月初十,大明中央将军张蕾率大明骑兵五万万,火枪4000,火炮300门,步兵10万余,出开平卫从西望堵截瓦剌大军这次是张蕾自己请战,她的理由就是喜欢草原其实朱显波知道,自己当将军这么多年,大明大小打过数仗,但几乎没有她亲自指挥的,作为中央军将军,估计心有不服朱显波派了几个老练的将军前去辅助她,这些人曾经参加过锦州大战以及刘立洋围攻盛京的大小数战,日渐成熟
由于蒙古其他部落的帮忙,大军顺利的找到了瓦剌大军据兵部的汇报将那场仗是张蕾打得最解气,最痛快的一场,由于多年没和大明开战,瓦剌对大明军队不是很熟悉,还想靠着自己的骑兵取胜,当他们看到前面布满拒马,中间像是步兵又不是步兵的明朝大军时,几乎认为,肯定能赢下这场战争
但很快,瓦剌的将军们失算了,火枪齐射,火炮齐鸣,顿时战场上尸横遍野,张蕾手中那杆枪是击毙了几个瓦剌王子,瓦剌残部慌忙逃回
同行的蒙古各部对张蕾的火枪营和火炮膜拜得五体投地,当她端坐马上,转瞬间击毙几名瓦剌将军时,是高呼大明万岁,天可汗
是啊,习惯了野战,运动战的蒙古骑兵们,怎么惊得起火炮和火枪齐射呢?那些平时吃惯了牛羊的将领们,做梦也没想到,大明的将军能站在原地射杀数名几百米开外的蒙古勇士看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裁宠宠宠
阮白慕少凌你的爱如星光免费阅读全文
信仰万岁
执宰大明
红楼宝典
数码兽天王
颤栗高空
巫师之序
凌天剑帝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