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缔造江陵(15)(1/3)
“先生,据《汉书?艺志》言经二传十可见自从魏晋诸儒言入经,而《易》非古,注疏传诵者苟且因循以至今吕祖谦吕公通过精心考证,将《易》恢复其旧而后朱子沿用吕本,但对阙衍谬误,没有来得及全面订正”
吴澄偷偷看了一眼程绍开,见他没有反应,低声说道:“弟子欲重加修订,以吕公古易,每卦先列卦变主交,每交先列变交,次列象占十翼也各分章数,其训解各附句下,音释考证于经则附于每卦之末,于传则附于每章之末”
程绍开抚掌道:“以幼清之,早应该重修订《易》,以为师之意,不仅《易》,甚至《尚书》、、《诗》、《春秋》、《礼仪》都应该重修修订及注解”
“先生过奖了,”吴澄有些高兴,询问道:“世人多疑古《尚书》为伪书,弟子曾计划以今《尚书》为蓝本,取其中二十五篇自成卷帙,以区别于古《尚书》;又将原书各篇开头的小序合并在一起,放在全书后一部分;至于孔安国孔公的一篇序,也附录书末”
“老夫对此书研究不大,不过幼清要记住一点,无论今如何修订,皆要合乎古义,这才是正道,这才是其可取之处”
老爹吴枢也忍不住好奇问道:“幼清莫不是对《诗》也有修订的想法?”
“确实如此,”父亲吴枢点头,道:“朱子亦深斥其失而索性去掉序,莫非幼清而另有打算?”
“嗯,如此一来,倒也算是幼清的一件功劳”
吴澄慷慨说道:“为此,幼清打算将《春秋》再加审订,编为七纲八十一目,解说以左氏为主,兼采诸家传注,而参之以己见,旨在使子知道《春秋》史笔有一定之法,相信无不通之例,从而避免望生义,误解圣贤之言”
吴澄说得有些得意忘形:“《仪礼》十七篇尚不完备,幼清计划从《礼记》、《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以及郑玄《三礼注》等广泛摄拾,编成《仪礼逸经》八篇”
“另外尚需从《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中采摭,编成《仪礼传》十篇,即冠仪、婚仪、士相见仪、乡饮酒仪、乡射仪、宴仪、大射仪、聘仪、公食大夫仪、朝事仪”
“先生高见,弟子正欲如此”吴澄自豪说道,他在隐居草庐之时,读书破万卷,就是为了今日做准备
“好是好,只是无奈囊中羞愧,不知何来钱财刻印”吴澄有些不好意思
“刻印才能成书?成书方能传颂天下?”程绍开有点无奈说道,吴澄隐居好几年,家中确实钱财不多,自己有心相助,可是囊中是羞愧
“《西游记》刻印数万卷,获利不知几何?属下都不曾听张大人要自己掏钱”郭平笑道:“最的《石头记》第一卷,已刻印上万卷,据说已买到了临安,张大人这小子有钱得很啊,何尝见他自己掏钱了?”
“10钱虽不多,可禁不起刻印得多啊,听说张大人与出版局五五分成,又或许是四六,属下也不是很清楚”
吴澄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接过《石头记》翻了一下,马上就被吸引过去一路上众人游山玩水,郭平也不怕麻烦,凡是三人所要求之事,马上就去办,就算是一时办不好的事,也记下来到了地方马上办好
“幼清难道也心动了?”程绍开压低声音问道,自己好不容易把吴澄劝说出来,难得他竟然自动赞扬一个人,要知道吴澄就连朱熹也不放在眼里,只是他嘴里不敢说而已
“前些日子,幼清无事,重再观天象,发现荆湖一带竟然出现星,幼清屈指一算,正是这颗星托住了摇摇欲坠之天象”
“现在,幼清也不知道”吴澄失落的翻着张贵的手稿:“不过幼清倒是很乐意见一下这个人,倒要看一下这人有什么出奇之处”
程绍开暗中笑了笑,知道这个满腹经纶的弟子向来不服人,想不到现在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奇才压在他前面,把他的傲气压一压,可喜可贺之事
到了江陵,已将近七月
“停下来”郭平突然挥了挥手,只见他眉头紧皱
吴澄好奇的看了一眼这个谨慎、稳重的将领:“郭将军,怎么回事?”
“有人”郭平也有点奇怪:“骑兵,莫不是张大人过来了?”
“不是说离江陵还有将近大半天的路程吗?”吴澄有点疑惑问道:“不会是张大人?”
郭平谨慎的让随行的士兵把吴澄护在身后,等他们刚摆好阵势,一队约莫十人不到的骑兵小队出现在眼前
领头之人脸带笑容,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双眼炯炯有神,不是张贵又是何人
“吴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张贵有失远迎,请吴先生恕罪”随着战马呼啸而至,张贵那特有的声音,让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随行的护卫听到这个声音,连忙让开路,张贵转瞬即至,跃下战马来到吴澄跟前:“后进末张贵,见过吴先生”
张贵虽知吴澄大名,却没想到吴澄还这么年轻,不过吴澄成名甚早,是天才的儿童,自己向他习也是应该,才人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人,况且自己知道的乱七八糟的事,还要借此人之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问道三千界
因为怕痛所以全点防御力了
猛龙过江
萌系暗恋:偷心高冷祁少
一手掌生死,一剑断万古苏信赵凌
仙劫:盗墓小仙的隔世缘
噬魂亡土
都市之从无敌奶爸开始
纯情俏妈咪
大叔,婚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