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4章 功名(1/3)

和阿江斗智斗勇对秦王政来说, 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快活,他信任阿江也有这种感到。

秦王政假如熟读后代书籍, 必定知道这种事情有个很别致的称谓,叫情趣。

但这并不妨碍他沉迷其中, 并且一点点地享受攻略成功手持久的兴奋。

这一日,他居然午间便处理完了奏书, 一时都赞叹于自己的效率之余,兴趣崛起,就往找了严江。

严江正筹备出门,往看一个渭水边的实验田收获如何,他除了带蔬菜,还带了几个不那么重要的树木种子, 由于量少, 所以长得不是那么好。

这是上天给机会啊, 于是秦王说一见天气正好, 想要与他同游。

“这不太好,您安危最是重要。”严江不想带拖油瓶, 拒尽。

“天下间, 比爱卿危险之人, 寡人尚未见过。”秦王政道。

这话说得——有点太真实, 严江横他一眼,没有再拒尽, 但请求他的卫士不能离开太远。

秦王自然应允, 于是让阿黄拉车, 在与他一起游览渭河之北。

这两年由于有郑国渠,渭河种了不少棉花,墨家子弟早在一年前就创造出新的纺车织机,将棉花织成粗布,一时间,秦布广销诸国,纸布两大收进一加,秦王豁然创造,这些年几乎可以说是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富,所以越发器重农耕。

……

秦王政十四年的春天很热和。

一名英俊青年站在渭水河畔,凝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大片阡陌农田一看无际,农人在田间繁忙,到处可见的一种轻盈的独轮小车,往返运送着各种草料灰肥,正逢郑国渠开水,一名田吏在阡陌间敲响铜锣,大喊着开水时辰,吼着过期无水。

很多农人已经将田堤扒开,在田间随时等候着。

“水总算到了。”张开地松了一口吻,等着上流之水流过自家田堤,截水进田,浇灌了四周的数百亩土地,早有牛耕开好沟垄,水流顺势而下,让干枯了甚久的土地变得湿润泥泞。

张良蹙眉道:“父亲,您已在秦种地数年,还要种到何时?”

先前秦王强令他们张氏族人过来开郑国渠,如今渠已修睦,秦王却仿佛将他们遗忘了,而父亲也并没有回韩之意,而是留在秦国,昔日韩地贵族一朝沦落异国,成日与土壤为伍,又哪来一点往日的尊贵心胸。

“往岁韩侯放逐羌地,曾问我可愿想随。”张平苦笑了一声,“我犹疑数月,终是被我拒了。”

张良沉默,张家五世相韩,可羌地苦冷,是以父亲为了家族,却终是拒尽了韩侯,这便代表着张家与韩室之间的情分,至此为止了。

“儿啊,我来秦国四五载,见秦地君臣相合,尽收六国之才,这天下,终是秦王之物,”张平叹息一声,“如此观,我族进秦甚早,倒也是好事。”

关中富饶之地,紧临咸阳,张氏一族又是祖传权贵,未必不能在秦国求个官位,但他张平便不要想了,毕竟韩侯重用过他,他心中有愧,只能闲暇之时试试著书立传,给子孙后代留个清高不愿进仕之名。

张良自然明确父亲如此对他说的用意,只是要让他就这样进秦,却是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恶心感:“秦法暴虐,天下未必不会起复,如今进秦,却是太早了些。”

“那又如何,秦王年龄正盛,秦国盛世总有数十年,你方十七,总不能将这大好年华搓托了往。”张平看着一表人才的儿子,不忍道,“我子之中你最为才高,这天下浊世诸国,哪有好坏之分,不过态度罢了。”

张良沉默数息,还是没下决心,只是道:“且再看看。”

“还想看什么?”一个温柔清朗的声音忽然涌现在他耳边,惊得他猛然回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