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章 烟标火花进商城(2/3)

五粮液的麦穗、竹叶青的翠竹、洋河大曲的帆船、茅台的红飘带缠金线、海滨特曲的烫金浪花纹……

众多五颜六色的图案,在灯光里像碎了一地的彩虹。

当然最多的是绿色的啤酒酒标。

刘大甲凑过来嘀咕:“宋师傅让我跟你说,他们收购站收酒瓶两分一个。”

“你要是能让居委会开个证明,替群众送酒瓶,那可以给咱开两分二一个。”

钱进乐了:“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显然,在老宋看来他送出去的半斤大红袍太贵重了,不帮点有风险的忙,老头心里不踏实。

但有风险的事,钱进一点不干。

他又收拾火花。

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贴画。

四小找回来火花比酒标多,毕竟酒标需要困难剥离很浪费时间。

多数火花是没有图案的,只有‘火柴’两个字和生产厂家的标注。

这种送入金盒,商城把它们上架后会鉴定为‘无价值物品’,不收。

商城收的要么有图案,要么有语录。

其中有图案的火柴盒最多的是营口火柴厂生产的一款产品,盒面上穿布拉吉的姑娘正在摘棉花,。

另外有少量冰城冰灯、黄山迎客松、黄果树瀑布等等图案,合计起来二十多张。

“下午还能找个几百张火花。”刘大甲估计。

钱进问道:“怎么烟标不太多?”

刘大甲从兜里掏出一个表递给他,是一张《废品分类价目表》,下面标注着1975年修订版。

他说:“收购站是收购烟标的,最少也是一分钱一张。”

钱进看价目表,上头有一行大字:严禁私藏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

酒标需要晾干,火花他直接销售上架。

价值超出他预料,总价有一千八百二十五元。

其中最贵一张足足价值一千四百元,是个大火花,有寻常两个火柴盒拼接起来那么大。

商城给它标注的名字叫‘辛亥革命·旗狐为记·五色旗大贴标’。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几块到几十块不止,但整体收入不错。

这必须得给四小只加餐。

面条在锅里翻滚,钱进又拿出两盒午餐肉给刘二乙:

“启开分了,然后铁盒子烧一下。”

刘二乙执行力没的说。

从不问为什么,只按他的吩咐去干。

钱进让四小干活,自己抱着金盒和物资购销证搜索月份牌研究起来。

上次他在商城搜索老杂志的时候,看到过月份牌的商品标识。

这次他输入月份牌在搜索栏,顿时有一件件的商品罗列出来。

他看商品简介,有的便介绍了月份牌的来龙去脉:

上个世纪沪都被迫辟为国际通商口岸,然后欧美资本大量输入中华,许多外国资本家在沪都开厂设店,倾销商品。

他们要出售商品就需要广告宣传,月份牌应运而生。

这种宣传品借鉴和运用了在中国最有群众性的民间年画中配有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融入商品广告。

通俗的说就是一张缩小版挂历中间有商品画像。

它在27年代也是有收藏价值的,但比不上烟标酒标火花之流,商城在售商品里,最贵的是几万块。

不过民国时期的月份牌多数只要品相出色,那怎么也能价值个几千块。

钱进琢磨起来。

姜美兰说她老父亲收藏了一辈子月份牌,那么按照老头年龄算,他家里怕是能有民国货。

得找机会上门走访一下。

大大的铝制蒸锅导热性很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