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章 谁走不是走(2/3)

些年多半会变成空荡荡的鬼城。

很快有人探头询问:“同志你找谁?”

让卫东伸手拍拍车门上的白漆字样:“我是红光厂的,来找这边相机销售科。”

就很快,披着军大衣的销售科长,甚至厂领导都赶到办公楼会议室,会见这位兄弟厂过来的销售员。

虽然他们跟产钛锭的有色金属厂半毛钱关系都没。

但只要看了工作证、介绍信,还有喷漆字样的大卡车,那就是同条战壕的兄弟。

态度都不同。

让卫东也不会兜圈子:“我在外面跑销售,听说你们有相机销售积压,所以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销售机会。”

手上当然很娴熟的发烟。

还展示了自己刚从驾驶室拿出来的收录机:“这是我们刚从苏北运过来的便携式二波段单卡收录机,几百台两天时间就销售一空,所以想看看你们的产品有没有可能这样销售。”

一群人立刻烟雾缭绕的凑近围观这台收录机,有个家伙居然摸出把螺丝刀来想拆!

旁边人制止了他的本能反应。

也有人立刻拉开会议室旁边长桌覆盖的红绸布,展现上面罗列的产品。

让卫东果然注意到里面是好几种不同牌子却长相接近的相机。

对方销售科长非常骄傲:“这是我们研制改进年产两万部的单反相机,获得了省、部、国防科工委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奖……”

市场价三百多元一台!

这会儿让卫东已经想走了。

这么贵!

那台子上光围绕几款相机的配件都有十多二十种。

俯视取景器、倒顺接圈、遮光罩、外摄箱、自拍支架,还有十多款可以拆卸更换的镜头。

这一堆买下来怕是能轻易上千元。

他有点挠头:“这……恐怕不合适吧,市场上要的不是这种相机。”

说起来让卫东从未用过照相机。

一根手指能干嘛,摁快门都别扭。

但后来人均一台手机拍照的习以为常,让他有自己的看法:“应该做广大老百姓消费得起的产品,譬如我们这次进货的收录机,其实比这更大更好的型号样式多了去,但目前绝大部分老百姓就为听个响,能听歌曲,能学外语,听广播就够了,所以99元哪怕凑钱都要买。”

这会儿对方有些人已经脸色不豫了。

让卫东还不太会察言观色,继续把最戳心的那句话说完:“我觉得照相机也应该是那种咔嚓,能留个影记录下这一刻就行了,搞那么复杂做什么呀,老百姓没几个懂拍光圈啥的……”

会议室里已经按捺不住的破口大骂,有人直接拍桌子,领导披着军大衣骂你这是乱弹琴,更有人气冲冲的走掉。

都下班休息了,聚拢来开会以为有什么正经事,结果是个外行瞎扯淡!

如果让卫东不是“兄弟厂”的销售员,估计已经把他抓起来拷打是不是特务来搞破坏了。

反正刚才还烟雾弥漫、热闹非凡的会议室很快走了个干净!

只有帮着揭开相机绸布的一个销售员,慢慢把绸布又盖回去,还偷瞄几眼让卫东欲言又止。

让卫东挠头。

他没觉得自己是什么销售冠军,卖东西的高手,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的确是照相纯外行。

但印象中真记得往后十多年卖得最好的相机,应该是傻瓜相机吧。

然后胶卷相机又要被数码相机,手机给彻底淘汰。

税务大院零几年到一几年很出了一堆人流行买个单反拍照装逼,好像也是整个市里公务员们都流行的时尚。

一阵风之后没几个人还继续扛着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