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5 章 成熟的表现(2/3)
吃,还连连说从来没吃过。
屈文才打开水罐,给每人倒了一碗凉水,在土门村这种吃法非常平常,可张教授王教授皱了一下眉,凉水直接喝不太卫生吧。
文穆杨又是喝了第一口,然后对李昌平说道:“李经理,这是山上的水吗,我怎么喝着有一股淡淡的酒香,你尝尝,是不是兑了酒?”
李昌平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山上的水喝出酒味,那不是扯淡吗,他端起来喝了一小口,还使劲咂么咂么滋味,除了甘冽,根本没有酒味。
可是当他又喝了一小口,脑袋里浮现出曲若杰跟他说过的一句话,文穆杨这个人不按常理出牌,他说的话要仔细分析,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凉水喝出酒味,难道他的意思是用这山水酿酒,那可省事了,姑父曲德鑫就是酿酒起家的,让他来鉴定一下就知道了。
但李昌平没激动,而是对于海江说道:“于副主任,这水确实好,还没酿制就有酒味,我决定在土门村建个小酒坊,你们几位领导现场办公先给我批了呗?”
在山上李昌平还百般挑剔,怎么喝了两口水就要投资了,张教授王教授交换了一下眼神,分别端起水碗喝了一口。
董学升当然希望李昌平来投资,可是当着文穆杨,他没有资格拍板,文穆杨等张王二位教授喝完了才说道:“怎么样二位大教授,这水能不能酿出好酒?”しgㄚu.Π
张王出来是单位批准的,开放以后,各单位都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学校和科研单位也不例外,但他们受体制限制,只能出人力,不能把企业引入校园。
说白了就是凭知识挣钱,于海江一找来,学校领导先谈条件,根本没把科技下乡科教兴国放在第一位,想的是怎么给单位创收。
当于海江一说只是帮助土门村规划利用资源时,单位领导开始不楞脑袋,认为穷山村给不了多少钱,没必要浪费学者们的时间。
可是陪于海江来的部队老首长觉得没面子,就把某位教育部门领导搬了出来,让他们怎么着也得派人去看看,说不定土山县领导能给些感谢费呢。
二位教授来时也分析了穷的叮当响的土山县,从中他们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既然土山县非常穷,可是为什么来了这么多新领导?
教授可不是村支书,他们俩的脑袋装满了学问和智慧,稍加分析就得出了结论,上面开始重视土山县了,土山县要大开发了。
一见到年轻的文穆杨挂了这么多头衔,明白他就是为林同公社这个最后的堡垒来的,他一边调研一边决策,目的就是开发改革,最后攻克堡垒。
一般的领导都不会直接作出决断,问他们俩能不能酿出好酒,一是体现民主,二是让他们俩也分一杯羹,这样的好事肯定不能错过。
张教授王教授同时举手,“没问题,没问题。”
为了学校的利益,张教授又单独说道:“文组长,土门村要想加速发展,光搞一家酿酒作坊还不行,还要发掘原始的自然资源,王教授,你看这土城墙,还有这土掌房,还有…。”
王教授是搞历史研究的,他应该明白土城墙算不上自然资源,况且土掌房桃花寨要比土门村多,要是各村寨一窝蜂都搞民族旅游,那是不会长久的,要搞实体经济,才能保持长久发展。
王教授一摆手不得不打断了还要继续夸夸其谈的张教授,“张教授,我认为土门村的中药材是个长久的开发项目,它见效快,没有什么风险。”
通过两位教授对土门村简单的分析,文穆杨发现他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挣脱旧观念的束缚。
这也不怪他们,很多单位领导都是跟风,看什么挣钱就发展什么,根本不管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不管当地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