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立储之争(1/2)

不到一个时辰,两场最重要的朝议,都由拥武派官员占据上风。

许敬宗心情十分愉悦,迈着四方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讲。”

许敬宗道:“皇后新立,且有子嗣,按照立嫡立长的旧制,应该重立储君,请陛下圣裁。”

韩瑷急忙出列,道:“武皇后新立,皇子还年幼,臣以为不必急着改立太子。”

许敬宗斜了他一眼,道:“这是祖宗留下的制度,太宗皇帝时期,旧太子李承乾被废,新太子考虑的也是皇后子嗣,韩侍中也要反对吗?”

韩瑷哼了一声,道:“当时皇子皆已成年,情况不同,不可相提并论。武皇后膝下皇子,最长不过三岁,现就立为太子,未免太早。”

许敬宗道:“无论如何,嫡皇子尚存,却由庶皇子当太子,于制不合,必引天下非议。”

韩瑷道:“既是如此,可先废去旧太子,暂不立新太子。”

李治插嘴道:“那就将原太子李忠降为亲王,另外册封李忠之母,御女刘氏为淑妃。”

韩瑷吃了一惊,大声道:“陛下,刘氏位份低微,突然升为四夫人,不合规制。”

所谓四夫人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宫中享有较高地位和尊荣。

李治道:“她是皇长子之母,况且李忠为人至孝,无故废为亲王,对他也不公。朕册封刘氏为淑妃,也算补偿,有何不可?”

李义府微笑道:“陛下圣明,原太子确无过错,理应补偿。”

韩瑷道:“就算如此,册封刘氏为九嫔便可,不可升为四夫人。”

群臣纷纷出列,反对此事。

除李义府外,许敬宗等拥武派官员也未出言支持李治,因为此事并不符合武皇后利益。

李治朝他们看了一眼,并不奇怪。

正如他猜测,武媚娘手段高明,已收服了许敬宗,其他拥武官员多是许敬宗拉拢,所以都以他为首,偏向武皇后。

某种意义来说,武媚娘虽才刚刚当上皇后,在朝堂上却已经有她自己的力量了。

撇开许敬宗等人不提,倒是李义府让他有些意外。

看来当初唐高宗保住他官职,让他对唐高宗更为忠心,与许敬宗一党有些微区别。

眼下还需许敬宗等人制衡世家派系,但也不能再让他们坐大,需尽快培养自己心腹,以免武媚娘在朝堂尾大不掉。

这些念头在李治脑海中一闪而逝,他微笑道:“就依韩相所言,册封刘氏为九嫔,具体事宜,政事堂商议便可。”

许敬宗忙道:“陛下,既然旧太子被废,需立刻立定新太子,否则国家根基不稳。”

韩瑷急忙出声反对:“陛下青春正盛,何必急于立太子,不如等五皇子再长几岁,再议不迟!”

霎时间,两帮朝臣为议定太子之事,又争论起来。

李治这时若偏向许敬宗等人,直接便可定下此事,毕竟有祖宗规矩在那。

不过他暂时不想立太子,以免拥武派势力坐大,遂并未做声,任由双方争执。

双方正争的面红耳赤之时,于志宁忽然出列。

“陛下,太宗皇帝是在中山王官,骤然去军中任职,只恐于战事不利,不如让他去西州都督府,当一个长史吧。”

李治摆手道:“文臣未必不能带兵,武将也不代表不能牧治地方。此事不必再议,下个议题。”

薛仁贵率领着十几名千牛卫,拉着一辆皇家马车,策马狂奔,很快来到卢博涛的府邸。

卢博涛虽只八品官,却是范阳卢氏出身,在平康坊有一座八亩地的二进小院。

薛仁贵直闯入府,传达皇帝旨意,将卢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