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8章 后劲儿太大了(2/6)

的内容整理编辑,继续发文。

《解密寻味斋文学沙龙,大陆文坛第一盛会》《庄重文文学奖诞生幕后》

《汪曾琪与林朝阳的交往》《打响寻根文学第一枪的‘琢县会议」》——

这个时候,苏伟贞终于感受到了在燕京被作家们「围攻」的好处了,素材多到根本用不完,各种关于大陆文坛的逸闻趣事信手拈来。

文章发表后副刊销量节节高升,好评如潮。

七八十年代湾岛文学的黄金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素养极高的读者,赶上这两年岛内,兴起了一股大陆热,读者们对于大陆的文学作品和作家都很感兴趣。

许多读者都认为,大陆文学火热的八十年代如同湾岛的七十年代,令许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读者倍感亲切。

读者们也对副刊文章中所描绘、勾勒的「小六部口胡同」充满了好感,觉得那如同文学的世外桃源,称那是大陆版「林海音家的客厅」。

这些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林朝阳在湾岛的名气进一步升,更有许多读者受文章表述的影响,将林朝阳视为大陆新一代文坛盟主,心生崇拜之情。

在症弦等人离开燕京的几天后,林朝阳也坐上了回香江的飞机。

他在内地的时候,很难接收到湾岛的资讯。

一回到香江,反倒是听说了《联合报》副刊连续发表对他的采访文章在岛内引起了一系列反响。

这两地交流本就密切,而且官方之间也没有设置壁垒,资讯交流相对通畅。

看到湾岛对林朝阳的报道热潮轰轰烈烈,香江的媒体有些不是滋味。

早在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结果公布后,就有香江媒体报道了林朝阳获奖的消息。

香江文化界和读者们无不为之欢呼呐喊,大家一直把林朝阳当自己人,管林朝阳是作品得奖还是改编得奖,媒体们都把他夸成了花,开口必是「香江之光」。

如今「香江之光」得了美国的文学奖,在内地参加活动,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独独没有香江的份儿,这叫人情何以堪?

在林朝阳徘徊内地不归,还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的日子里,还有几家媒体发了些酸言酸语。

可等他们得知了林朝阳回到香江的消息后,立马又屁颠儿屁颠儿的发出了采访邀约。

香江文化界在国际上历来没什么牌面,林朝阳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相当于是在国际上给香江长脸了。

媒体们恨不得把他捧上天,那架势比前几年得法国勒诺多文学奖的时候更夸张。

一下子二三十家媒体记者的邀约涌过来,让林朝阳应接不暇。

他筛选一番,留下六七家口碑比较好的正统媒体,剩下的统统拒绝掉,即便这样也忙了三天。

期间还抽空去了香江中文大学做了个演讲,受到了在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生们最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他们可能没听说过,但架不住媒体给科普啊!

「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风向标」诸多封号和似是而非的介绍,虽然有碰瓷的嫌疑,但确实起到了引起读者关注和重视的作用。

除了媒体的关注报道、所到之处的热烈欢迎,林朝阳得奖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作品销量的持续增长。

这一点不仅是在香江,在内地、湾岛、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影响力比不上国际奖项中的「顶流」诺贝尔文学奖大,但放在国际文学奖项当中也绝对要算是一流水平了。

作为新普获奖者,林朝阳和他的作品在这段时间里也被各国的文学媒体、刊物广泛报道了一番,促进了作品销量的增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