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6章 赴陆采访(2/6)

「胡总,彦明刚才给报社打来电话说了个消息,希望我们能够登报。」

胡立台问:「什么消息?」

「大陆作家许灵均获得了这一届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胡立台眉头微,觉得有几分这个奖项有几分耳熟。

梅新简单介绍了一下纽斯塔特奖的情况,着重强调了奖项的国际影响力。

胡立台面露沉吟,他是上个月才刚刚上任的新总编,风格保守,听完这个消息之后没有立刻下决断。

许灵均可是大陆作家!

而且,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哪有真正的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大?

梅新见状心中有些无奈,「那我先出去了。」

胡立台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桌前,梅新想到了刚刚打来电话的同事丘彦明。

丘彦明是七十年代末考进的《联合报》,进报社后就被安排到了副刊任文学编辑。

1984年梅新自作主张给老板写信建议,说《联合报》赚了那么多钱,应该多投入文化事业。

这话老板听进去了,当年11月《联合文学》创刊,丘彦明是创刊元老,次年又任执行主编、总编辑。

直到87年,她赴国外深造。

现在丘彦明人仍在国外,但与湾岛常有联系,也很关注文学界的信息。

今天她关注到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联系到了梅新,请《联合报》务必刊登这个好消息。

在丘彦明在《联合报》副刊当编辑时,恰逢《中国时报》副刊与《联合报》

副刊的争霸战,那几年也是湾岛报纸副刊最辉煌的时代。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两报副刊竞争最激烈的那几年,也是双方业绩增长最快的时期,七十年代初《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合占全岛报纸总发行量不到四成。

可到了八十年代之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七成五的高峰。

两报副刊的较量,最激烈的就是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报道,

在结果公布前夕,双方无不是严阵以待,看谁能做出更快、更有深度的获奖者深度报道。

梅新猜想,胡立台在听完他说的消息后没有第一时间表态可能也跟这个有关。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应该也在这两天出炉。

《联合报》要是先登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无疑是落了下乘。

毕竟美国诺奖可没有正牌诺奖的影响力大!

正在梅新胡思乱想的时候,副刊的主编弦跑了过来。

「梅新,明天的版面发排了没有?」

「发排」即将编辑好的稿件按照版面要求进行排版,形成初步的报纸样张。

「正在排。」

疝弦松了口气,「正好,给我插个稿件!」

他说着递给梅新一份稿件,梅新接过一看,稿件上的标题赫然写着:大陆作家许灵均荣获本届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梅新略显意外,「这个消息我刚跟胡总说完,还没决定发不发。」

疝弦不解:「这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可是中国人在海外得了文学大奖。」

「这不是诺贝尔文学奖马上也要出结果了吗?我猜总编是怕先发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在气势上弱了《中国时报》那边一头。」

症弦嘴了一声,「杞人忧天!诺奖的报道在于深入程度,跟报道先后有什么关系?纽斯塔特奖的名气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大,但这是中国人得的奖,我们更应该重视。」

他又赌气道:「我去跟他说!」

说完这话,梅新就看着症弦进了胡立台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