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7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3/4)

主流文学媒体。

今年5月谢勉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他对朦胧诗所掀起的“新诗潮”的评论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文章给予了朦胧诗非常高的正面评价。

谢勉在燕京大学虽然只是个讲师,但在现当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名望却不低,他也是第一个在公开媒体上支持朦胧诗的知名学者,文章一经发表自然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如今朦胧诗在国内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作为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赵振凯可谓意气风发。

他在跟大家聊天时说起了《诗刊》即将在七月份举办第一届“青春诗会”,光听名字就知道,所谓的青春诗会几乎可以等同于朦胧诗诗会。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朦胧诗的发展确实很好。

但林朝阳也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八月,朦胧诗很快就会与主流诗歌界发生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交锋。

事实上,朦胧诗这几年与主流诗歌界的交锋从来就没断过,只不过现在朦胧诗发展的越发兴旺,必然会与主流诗歌界发生更激烈的碰撞。

对于双方的争论,林朝阳并不感兴趣,大家聊天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在倾听。

期间李拓又提起了《赖子的夏天》这部小说,言谈间全是溢美之词。

其他人听着李拓对小说的赞美,也来了兴趣。

林朝阳的新小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有人对小说知之不详,以为《赖子的夏天》是对西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临摹之作,聊着聊着话题便偏到了福克纳、伍尔夫等名家的身上。

今天是李拓他们家乔迁之喜,林朝阳也没想好给买点什么,路过他们家楼下,碰巧看到有卖西瓜的,便买了两个西瓜捧上了楼。

大家来祝贺李拓的乔迁之喜,买了不少日用品,这本身没什么毛病。

不过眼下夏日炎炎,林朝阳的西瓜恰好可以让大家“及时行乐”,自然引来了众人的一致叫好。

李拓张罗着把西瓜拿到走廊水房去镇了一会儿,等众人吃完了乔迁宴,再把西瓜取回来,用刀切开。

甘甜、凉爽又解渴的西瓜一下子消解了众人身上的暑气。

酒足饭饱,大家坐在一起聊着文学和创作,房间里烟雾缭绕,但谁也不在乎。

一晃一下午的时间便过去了,李拓突然张罗起来,说想上郑万龙家吃炸酱面。

一群人乌泱的起了身,就往门外走去。众人沿着朝阳门外大街走到东四四条郑万龙的家,待吃完了炸酱面,已经是傍晚六点多钟,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两天,已经是六月末了。

陶玉书姐妹俩变得忙碌了起来,每天回到家就是看书学习。

燕大图书馆里的学生也比以往时候更多,因为马上就是期末考试了。

这天下午,夏日炎炎正好眠,林朝阳在书库里打着盹儿,楼下给他传来了一张纸条,说有电话找他。

他下了楼来到传达室,接过电话,对面自称是《工人日报》的编辑,说他们报纸想要转载《高山下的花环》。

这年头,报纸、杂志转载小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高山下的花环》都发表快一年了,才想着转载,这个反射弧未免有点太长了。

林朝阳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答应的很痛快。

报纸要转载小说,他又能赚稿费了,何乐而不为呢?

答应了《工人日报》的转载请求,林朝阳也没把转载小说这事当回事,便放下了电话继续回去工作。

隔天上午,他正上着班呢,传达室谢师傅又找到了借书处前台,让杜蓉给在楼上书库值班的他递了张小纸条,说又有电话找他。

林朝阳下了楼接起电话,这回还是报社打过来的,不过是《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