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销量火爆

2006年3月,一位网名“当年明月”的网友在天崖论坛“煮酒论史”板块上开始连载一部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人文社科历史作品。

主要讲述的是从公元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因而《明朝那些事儿》一经发表,就走红于网络,之后逐渐破圈,火到现实中,被大众所熟知。

这部作品的走红,也使得明史,这部分原本比较冷门的历史逐渐被大众所关注。

很多人这才了解到,原来大众印象里,屠戮功臣、冷血无情的“鞋拔子脸”朱元璋和嗜杀成性、屠人十族的“屠夫”朱棣,真实的情况都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一代帝王!

尤其洪武大帝朱元璋有再造华夏之功业,在开国皇帝里,可与秦皇汉祖比肩!

而在太宗这个赛道里,朱棣也就比李二差,是唯一一個自己达成封狼居胥成就的皇帝!

之后的几个明朝出了名的皇帝,“蟋蟀天子”朱瞻基、“成化犁庭”朱见深、“荒唐天子”朱厚照、“道君皇帝”朱厚熜、“宅男天子”万历、“木匠皇帝”天启,还有最后自挂煤山歪脖子树的崇祯……实际也各有各的闪光点。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渐渐变得多了起来:张弘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珮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珮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

甚至在2006年8月份举办的京城书展上,毛珮琦、当年明月、十年砍柴三位作家联手举办“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明朝”主题活动,详细解读明朝。

大量明史图书的出版,使2006年被人们称为“明”年,而进入2007年后,明史热持续升级。

2006年11月,网络作家玥关在奇点上开始连载《回到明朝当王爷》,该小说讲述了阴差阳错间九世善人郑少鹏因地府转世时的乌龙事件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间。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既有京师人!

该杂志社现任总编已经考虑要不要请假到江城去堵凤歌,把他套麻袋打闷棍了……

(凤歌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随着时间推移,这两期爆火的杂志也被渠道商翻译成繁体版,转而卖到了香江、濠境和湾湾。

继凤歌的《山海经》系列,王青川的《飞云惊澜录》、《雁飞残月天》,步绯烟的《武林客栈》和《华音流韶》系列后,港澳湾三地的武侠爱好者又被大陆的一个新作者给震撼到了。

进入新世纪后,以前让香江、湾湾两地引以为豪的武侠小说产业也是日渐萎靡,金镛、梁宇生、萧翊封笔,古陇、卧龙升逝世,能扛鼎的也就剩璜易和温锐安两位,但产出也是日渐稀少,最关键的是后继无人。

湾湾那边倒是出来个新派武侠的领军人物孙小,所著《英雄志》比之大陆的《昆仑》、《雁飞残月天》等书也不落下风,只是更新非常不稳定,很有太监的风险……

如今大陆那边又起来一个武侠小说作家北溟浩,后续可谓人才济济,让香江、湾湾的武侠爱好者们羡慕不已,同时也再次伤感自家后继无人。

武侠爱好者们只是伤感,影视圈的几个导演就是感觉背部发凉,进而浑身不舒服了。

比如香江的某个徐姓大导、陈姓导演和李姓导演……

还有湾湾的某个苏姓导演,看到《暗江湖》系列后,整个人都傻了。

因为创意撞车了!

本来拍悬疑鬼片出身的他,受到恩师吴大导的鼓励,想着写一部古装武侠剧的剧本:一对本有仇怨的男女纷纷改头易面变换身份后相遇,结果意外成亲,还有跟着的一系列江湖恩怨。

嗯,算是模仿《史密斯夫妇》的套路。

如今才刚有所构思,就发现大陆那边居然已经发表了一部创意相同的小说《剑雨》,而且比他想的创意完整性、逻辑性还更好!

开始还想着赶紧去买影视版权,却又打听到该小说改编电影项目已经被注册立项了,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

与他同样感受的还有一个在大陆京城的路姓导演。

不过这货比较幸运,因为他同样是北电出身的导演,而且很快就认识了一个还是北电在读生的社牛女子……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我有一座新手村 白骨道宫 影视会员大穿越 我是掌门 不信神的我成了神明宁缺夜霜 田园王妃:空间灵泉有点甜 人在缅北,打成最强轻步兵 深海迷图 我来当明星 末世之无心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