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十五)(1/2)
第四卷:一战风云
第五百二十八章: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十五)
随后就谈到了供货及付款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双方产生了一定的分岐。
供货没有什么问题,一部分武器系列在合同签订后,就可以提前海运过来。
后续大部分武器,反正中国产的飞艇载重量大,可以直接用奥匈帝国买的10艘大飞艇运输过来,连飞艇一起交货,随着而来的还有一部分中国的技术人员,将会对奥匈帝国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和一段时间的维护,这也算是售后服务了。
主要的分岐在于付款方式上。
中国方面执意要求用黄金付账,而奥匈帝国则坚决要求使用本国的货币。
争执到最后,连奥匈帝国新皇斐迪兰陛下都有些不高兴了:
怎么,我堂堂奥匈帝国的钱就不是钱吗?要不是看在你们救活了我伯父的份上,你们的东西再好,帝国至于从你们中国采购武器?
现在你们居然嫌弃我的钱?!
连一众奥匈帝国的军事官员们也悄悄议论:
中国人这是怎么了?
估计是觉得要打仗了,觉得黄金好保值是吧?
可是你们知道,我们也知道啊,我们自己也想留着黄金好不好?
再说了,你们当着我们的面执意这么要求,这是认为我堂堂奥匈帝国一定会打输似的,是不是?
双方人员各执已见,打了好一阵子口水仗,直到顾玉灵不得不站出来解围。
在她出发离国之前,叶云飞已经很认真地给她交过底了,包括自己的意图、底线,以及对于这场战争,和对奥匈帝国的一些“预见”什么的,所以叶云飞也很清楚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争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博弈。
天凤朝的智囊团也分析过,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如果持续扩大战争规模下去,前景可能不太好。
虽然说,现在加上中国送来的先进武器,也有那么一丝微弱的可能,是不是,奥匈帝国因为这一点点帮助,就可能反败为胜,不会走到最后的境地中去呢?
哈哈,这个应该很难。
不说历史的惯性什么的,一个国家的兴衰,有其复杂的原因,很难说因为一些先进武器什么的,就改变其大运。
要不然,后世二战中德国希特勒那么多先进武器,飞弹、喷气式飞机……等等,最后还不是失败了,都没捱到美国向其投下原子弹。
所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如果收下奥匈帝国的货币,将来很可能全部变成纸,完全花不出去了。
那中国武器卖得越多,岂不是亏得越多?
虽然在战争前期,这些钱应该还是能花出去的,可是,中国上上下下,已经打定主意,整个战争大前期的策略就是卖东西,而不是花钱,所以……
所以,这些话也没办法当面说出来,说出来估计斐迪兰新皇陛下大概都顾不上惩罚塞尔维亚,可能反过头来先惩罚一下中国都说不定。
顾玉灵只好站出来打圆场,好在对这种情况多少也有预见,替代的法子也不是没有。
这个法子就是,以物易物。
奥匈帝国这个老牌帝国,虽然已经在逐渐衰败中,但工业化的底子还是比中国好的。
它的许多工厂设备,以及原材料,比如说矿藏、钢材什么的,都是中国需要的东西,如果能够从奥匈帝国弄来一些科技或者各方面的人才就更好了,但这事能做不能说,当面挖人墙角,不亚于捅了斐迪兰新皇的肺管子。
因此重点就在于让奥匈帝国用机器设备和各种原材料抵军火帐单,当然斐迪兰新皇陛下肯定不会让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大出血,那么不足的部分,可以由顾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