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刘裕灭南燕之战(3/4)_晋末长剑_笔趣阁25
刘裕灭南燕之战(3/4)
以轻松取胜,结果闹到派重骑兵冲击车阵这种笑话,失败在所难免。 其实,从头到尾慕容超的表现都非常急躁。 刘裕也不是非走大岘关不可,慕容超力主把他放进来,确实是错误,但不是致命错误。 两军在弥河第一次交战,公孙五楼“数千骑”败退,尤其是骑兵正面厮杀被打败,对他们的震撼应该比较大。 鲜卑骑兵居然打不过江东骑兵,那么预想中的优势还存在吗? 这时候就有点急了。 在临朐以南发现进军中的刘裕主力后,派铁骑“前后交至”,然后还让他们向车阵步兵冲锋,就是急躁的表现不一。 发现冲不动后,又督促前军车轮战围攻,这还不够,慕容超亲自带五万人出临朐,加入围攻行列,更是急躁中的急躁。 于是战机出现了,临朐空虚,被刘裕派人袭取,辎重尽失,被迫撤退。 慕容超这时候表现极其不合格,作为皇帝、统帅,撤退时“单骑出奔”,引发人心动荡。 这一战结束,南燕基本就剩苟延残喘了。 慕容超逃回广固后,兵力不足,士气低落,难以守御外城——广固是曹嶷营建的——于是很快被攻克,退守内城苟了几个月,还是没了。 最后说说本书邵勋和石勒之战。 其实步兵进攻骑兵优势的一方,核心要点是一样的:保障后勤通畅。 刘裕三十里筑一城,囤积资粮,就是为了后勤。 这个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也很关键,可以说保不住后勤线,一切成空。 主角比刘裕更方便,因为有白沟水系运粮,让骑兵难以抄掠,安全许多。 但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有时候会有短距离的陆上运输,这个可以攻击。 船队中途停靠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但就算你抓住这些机会,你还是做不到完全截断这条粮道——注意,是“完全截断”。 一般而言,大军出动,会随军携带至少一个月所需的粮草,有的甚至囤积足够三个月的粮草后,才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所以,不是你截断粮道后,人家就立即断炊的,但会引得他们军心动荡,并且试图重新打通粮道。 很显然,石勒没法截断白沟水,那就注定他只能在粮道上制造麻烦,不能产生致命威胁。 刘裕在获得南燕地里成熟的粮食后,已经不需要粮道了,他甚至派人通知南方停止转运,“就食齐土”。 主角时空马上八月,粟麦成熟,随意收割,也不存在粮道制约了。 另外,历史上今年河北粮食匮乏,襄国一升粮值银一两。 这两年也没有什么灾害,应该就是打仗打多了,消耗大,导致不事生产的城市粮价畸形上涨。 所以石勒没什么余粮。 他利速战,不利久持。 在主角攻克长乐后,石勒返回了邺城,于是派冀保在安阳阻击一下,给他时间征发更多的士兵,筹集更多的钱粮。 于是最终战场定在邺城。 这里额外说一句,很多人不考虑后勤就算了,属于老生常谈,毕竟起点大部分写历史战争的作者也不考虑后勤,但连士气也不考虑就很奇怪了。 夫战,勇气也。 没有士气,大头兵们告诉你什么叫一触即溃。 临朐之战,南燕是进攻方,辎重一丢,慕容超士气清零,单骑出奔,然后将士士气清零,招致大败。 其实刘裕攻克广固后,南燕大军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铁骑仍然众多,但为什么城池一个接一个陷落?人心、士气啊。 真以为士兵、军官是没有思想的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