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六百六十五章 金家二房现状(1/2)

海礁对于现任的长安知府当然不可能一无所知。

他早就打听过辛知府的出身、背景,甚至还知道,辛知府高中进士的那一年,会试的主考官难得的既不是孙阁老,也不是孙阁老的党羽,而是一位很有名望又没怎么卷进朝中政斗的大学士,乡试时的座师同样与孙派没有瓜葛。因此,辛知府连师门与官场背景都足够“清白”,怪不得会得皇帝看重,近十年来连连提拔,还能放心放到长安知府这个位置上来。

而辛知府本人名声不错,才干也有,在长安知府任上战战兢兢,没出过什么差错。与前任黄知府相比,他可能跟镇国公府的关系冷淡些,但与陕西都司则相处融洽,从不会故意跟本地军政大佬们过不去。陕西官场的气氛整体是和睦的。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必要在乡试榜单上做手脚呢?他难道就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若他真有意打压金嘉树一个小秀才,在阅卷的过程中发表意见就可以了。照海棠从祖母马氏那里听来的消息,金嘉树原本的成绩并不算突出,在榜单上的位置也靠后,可见文章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辛知府随便找个理由贬一贬,把人踢出正榜,又算什么难事呢?其他的考官们只会把精力放在那些名列前矛的才子文章上,又怎会在意一个成绩中下的士子的排名?可辛知府非得等到拆封揭名,再做手脚,还当着在场那么多考官的面做,也未免太不爱惜羽毛了吧?

海礁理解不了辛知府的用意。

不过,辛知府的夫人便是乾清宫旧人,夫妻俩都算是皇帝心腹。他总不会无缘无故就跟金嘉树过不去。难道是皇帝授意的?

海礁与小妹海棠对视,皱起了眉头:“宫里……出什么变故了吗?我记得先前听说的消息,许贤妃依然极得圣宠,皇帝那年病重时,坚持下旨命章,牵连到八皇子身上呢?!”

这几年里,金嘉树一直安份地待在长安城,除了偶尔和他们这些朋友出城跑马游春,几乎连城门都不出。麻尚仪负责替他打理中馈,私下十分节制地往外放消息,只声称他是宫里某位娘娘的娘家亲戚,连知道他与许贤妃有关系的人都不多,还有人误会他是周家的姻亲晚辈,与他有亲的是周太后呢,更别说是知道真相的人了。连镇国公府都不知道的事,长安城里其他人又怎么可能知晓?

林侍卫待在金家这几年,除了给金嘉树做护卫,顺道教导他骑射以外,也没闲着。他固定每年往郧阳府和蜀中各去一次,就是为了确定金家二房幸存的人没有出什么变故。

其中金淼的前妻因为进蜀不久就改嫁给一个富商做了妾,后者与当地官员有姻亲关系,为了不打草惊蛇,林侍卫确认了她与两个女儿都对金家往事一无所知后,便打消了暗杀的念头,只安排了人手远远盯梢。今年春夏之交,他才去过蜀中一回。

至于金梧,当年给那屠夫家的闺女做了上门童养婿,可不到一年就暴露了罪犯后代的身份,读书也没读出个名堂来,待遇立刻大降,被未来岳父喝斥着去做脏活、重活,还总是挨打。他受不了,寻机私逃,却中途被发现,又被抓回去,重重打了一顿,从此老实了,至今还在那屠夫家里做小工呢。至于童养婿什么的,自然不必再提。屠夫的女儿已经另择了婚事,今年就要完婚了。林侍卫正预备在冬天来临之前再去郧阳一趟,确认最新情况呢。

这流落在外的金家二房成员是这样的处境,回归老家遵化州的那几人,自然也没出什么岔子。

金大姑在三年前扶棺返乡后,便因为旅途劳累而大病一场,勉强挣扎了大半年后,终究还是没能熬过那一年的冬天。没人对她的死起过疑心。她的后事是金家族人帮忙办的。如今连金嘉树这一支的祖屋、祖产与坟地,都交由金家本家代管了。金嘉树与本家的长辈每年都有书信往来,一切都很顺利。

胡家兄妹那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