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34章 洗了睡(1/2)

汴州别的没有,就是船多。

作为运河转运的中心节点,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渡口,每日都有数不清的漕船装船,卸货,忙碌不停。

汴州这里,是一条人工运河(即通济渠)与另外四条,可以负担漕运的河流,交汇的地方。

这还是不把黄河也算上的情况。

漕运经济的兴起和繁荣,也造成了汴州这里漕船云集。

有鉴于汴州发达的漕运,方重勇一纸调令,命刘晏负责军粮的转运。他本人则是在抵达寿春后,带着一万两千精兵,乘坐数十艘“战船”,沿着淮河向东挺进!

一路途经濠州、临淮、山阳等地。每到一处,方重勇便派人拿出盛王李琦的亲笔信,劝说本州刺史听从号令。

同意接受盛王李琦命令的,方重勇就直接派人接管城防。随后由汴州那边派遣官吏,进驻当地府衙开始办公。

而本州原来的官员,则需要即刻出发前往汴州。在接受了吏部的“考核”后,再根据个人能力,分配官职。

到时候有可能直接罢免,有可能改派到别处当官,也有可能会提拔到六部衙门里面任职,而获得提拔。

总之,到时候如何,就是就头痛。可是孤担任淮南节度使,又在前线,时刻担忧江南的贼军打过长江。实在是苦不堪言啊。”

这话半真半假,他生病是不可能生病的,但每日苦不堪言,却是没有说谎。

谁说心病不是病呢?

此刻大堂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在等待方重勇的回答。李琦的话虽然说得稀疏平常,但表达的意思可不简单。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询问方重勇,将如何安置自己。

“宣武镇规模过大,陛下早有分割之意。

现在陛下不在此地,那本帅就冒昧做一回主,给殿下安排一个好去处。

既然殿下希望养病,不如担任忠武军节度使。

朝廷将会新设忠武军,管辖陈州、许州二地,殿下可以保留幕府。

至于殿下现在的封号,与陛下登基前的类同,实在是有些不妥。

不如改为陈留王,在陈留县开府建衙,食邑从陈、许二州调拨。

这样安排如何?”

方重勇弯弯绕绕的说了一大通,把在场众人都绕晕了。

新建了“忠武军”这个藩镇,管辖陈州与许州二地,让李琦担任“忠武军节度使”。

然而,李琦开府建衙,却不是落在陈州或者许州,而是在开封南面的陈留县,并封陈留王!

王府的开销,又是由陈州和许州负担。

换言之,李琦理论上有管理忠武军的权力,却没有对应的渠道,去行使这个权力。虽然陈州与许州,距离陈留县非常近,但却不在一个行政区域内。

方重勇随便埋一个钉子,便可以很轻松阻断李琦的触角。比如说,陈州和许州的府衙,就可以略施小计,捏爆李琦的钱袋子。

话说回来,方重勇建立忠武军的目的是什么呢?显然不是为了专门安置李琦,起码不全是。

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场众人一时间谁也没想明白,哪怕是元载等人,方重勇之前也没有对其说过什么。

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方重勇的权术手腕非常精细委婉。

这番操作,简单概括就是:剥夺李琦手头的行政权力,保留李琦该有的全部体面。

身份地位富贵一样不缺,但就是没有权。

听到这番话,李琦有些愣神。他原本以为,能够保住一条命,在汴州当个富家翁就不错了。

没想到还能名义上担任节度使,还能开府建衙,还能名正言顺的当个亲王(从前亲王的名号,汴州朝廷已经发布政令,不再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