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06章 文攻武赫(1/2)

在河北,信都城是数得上号的大城,历史极为悠久。西汉末年刘秀初入河北,处境极为艰难,便是靠着信都一郡,力挽狂澜,最终才勉强拿下河北。

此时此刻,冀州刺史苏遏,正一脸紧张站在城头。护城河南面不远处,有几个游骑鬼鬼祟祟在那晃悠。他们似乎是见信都城大池深不好对付,转悠了一番便走了。

“终于走了,走了。”

苏遏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双手扶住女墙,几乎站立不稳。

他是关中扶风人,当年便素有才名,在家闭门读书。

皇甫惟明搜罗天下不得志的有才之人入幕府,苏遏也在其中。

当了两年幕僚后,苏遏得皇甫惟明赏识,旋即外放冀州为刺史。当然,这其中免不了后者从中运作与推荐。

由于他是皇甫惟明幕府走出来的刺史,当自家主公起兵造反后,苏遏自然是积极响应。于是他还是继续担任冀州刺史,并坐镇信都城。

唐代都有“改名言志”的习惯,为了表示与“旧朝”,或者是某些人划清界限,于是苏遏改名为“苏有德”,暗示“神器有德者居之”,此为天意。

对此皇甫惟明很高兴,给了苏有德募兵之权,封他为“冀州都督”。苏有德也不含糊,招募了三千团结兵,日夜训练,由明威将军李钦凑统一指挥。

“使君,贼军已经游荡到信都,我等要如何处断?”

李钦凑走到苏有德身边,低声询问道。

他有点看不起苏有德,因为这位好像是手无缚鸡之力,一点兵事都不懂。

可是没有办法,苏有德是皇甫惟明所属幽州幕府出来的人,二者颇有私交,关系很好。换言之,李钦凑在冀州浴血奋战皇甫惟明不见得能知道,但苏有德背后打小报告说坏话,皇甫惟明则一定可以知道。

所以哪怕李钦凑看不起苏有德,也不得不恭顺侍奉,心中是有苦难言。

“贼军会不会攻城?”

苏有德面色平静询问道,虽然他看起来还算镇定,但发抖的双手已然说明了一切。

李钦凑摇了摇头,非常肯定的答道:“绝不可能攻城,信都城高三丈,护城河深七尺,周长十攻武赫!虽然有武强县县令这种硬茬,不开城门要决一死战的,但还是有不少墙头草开了城门。

有些是县令顶不住压力,亲自下令打开的;有些则是本地人“替他”打开的。

入夜之后,几路人马都陆陆续续返回了大营,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得意的笑容。

“节帅,您这一招还真是厉害啊!”

刚刚进入帅帐,何昌期就对着方重勇竖起大拇指说道。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

让银枪孝节军在前,本地“套皮”青壮在后,在县城外列阵,逼降的气势就出来了。

不要怪本地人短视,很多时候,底层就指望着那口饭,不知道王侯将相们的宏图霸业。谁给粮食他们就跟着谁,他们就帮谁,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方重勇的秘诀就是发动群众,要不然,本地人这粮秣也太好领了,多多少少总得做点事吧?

“武强县没攻下来么?”

方重勇轻轻摆手,不想听何昌期那拙劣的马屁,他看向车光倩询问道。

后者一脸懊恼说道:“末将怕武强县县令看出虚实来,便带兵退回大营了,请节帅责罚。”

“你的应对是没错的,那时候打肯定要露馅。

但恩威并施才是王道,如果谁不开城投降最后还没事,那我们也就不用混了。

那些拿了粮食的本地人,最终也会出卖我们的。

传本节帅军令,即刻起全军出击奔赴武强县,明日天黑之前,我要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