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定紫微(结)》(2/3)
扎,口中一个个模糊的音节,还是能听出些端倪的,武后的心腹内侍顿时紧张起来,生怕内卫故意让她说话,爆出一些非议太后的话。>
刑部和御史台的官员也频频看向李彦,不知这位在遗诏中与武后并列,唯一有机会正面跟太后争权的年轻四品,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但自始至终,李彦都很淡定,在他的监督下,内卫有条不紊地将尚宫及其心腹押到指定地点,一排跪好。>
近来处斩的人太多了,别说刑部,就连他们都熟练了。>
尚宫绝望,目光露出了极度的恐惧和哀求之色,口里含糊不清地道:“明明是你……抢我的弟子……”>
李彦挥手:“斩。”>
刑部的刽子手举起大刀。>
血光飞溅,人头落地。>
高太监看着软倒在地上,犹自喷血的无头尸体,有些兔死狐悲,其他心腹内侍则如蒙大赦。>
尚宫被早早灭口,“佐命”肯定早就遁走,曾经的丑事总算可以揭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彦却不这么认为。>
他至今所有的案子里,只有《问苍生》是半结案状态,关内大灾最大责任人是谁,他不会忘记。>
当然,武后如果急流勇退,无欲则刚,安心在后宫里当太后,以她的身份,还真的能渡过难关。>
可高太监一行前来观刑,又匆匆离去的步伐,已经说明了武后的选择。>
李彦扫了眼后宫的位置,再不停留,出宫安排太子回京之事。>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五日后。>
从洛阳接到消息的太子李弘,匆匆回到长安,于圣人遗体前恸哭。>
七日后,圣人出殡,正式宣布国丧开始。>
唐朝皇帝驾崩后的国丧,远不如后面明清那样的仪式繁琐,规模庞大。>
李治在遗诏里也说明了,园陵制度务从节俭,长安洛阳沉浸在悲痛中,各地民间则一贯的婚嫁不禁,勿惊扰百姓。>
而后李弘护圣人遗体,一路入乾陵,于庙堂内正式接过诸皇帝符玺,于柩前继位,成为大唐第四任皇帝。>
国号改元嗣圣。>
嗣,继承。>
圣,圣人、先圣。>
嗣圣之意,即继承先帝遗志之意。>
消息公布天下,大唐各州县的朝集使,尽数抵达长安,包括光复了没有多久的安西四镇,还有各大羁縻府州,西域吐谷浑新罗等众多藩国,都派出使臣,来庆贺新皇登基。>
大明宫。>
含元殿。>
钟鼓齐鸣,乐舞高奏,羽葆伞幢齐出,场面煊赫热烈。>
李弘穿戴着皇帝衮冕,冕上旒珠垂遮视线,一步一步往帝座走去。>
他的动作很慢,因为衮冕实在是一套很复杂的服装,穿起来比甲胄还要沉重,并且密不透风,就算是健康的人,都受不了那个罪,何况身体一向不好的李弘。>
但即便如此,他在十几名内官的帮助下,花了小半个时辰穿戴,还是忍了下来,嘴唇抿着坚毅的弧度,耳中听着钟鼓的变奏声,缓缓向前而行。>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岁!”>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岁!”>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岁!”>
万岁之言不是从武则天一朝开始的,具体什么时候已经不可考证,在君王出入礼仪中,唯有特殊时期才会以此贺言,平常不需要如此露骨。>
可此时此刻,群臣真心实意地高呼。>
因为这是一个仁德善良的君王,热爱这个国家,热爱他的臣民。>
也因为帝座的后面,没有了那道垂帘听政的身影。>
李弘听到热烈无比的高呼,精神一振,想要寻找那道熟悉的身影,却又被旒珠挡住,根本看不见,只能目不斜视,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去。>
而李弘要找的人,正仅次于一众紫袍大员之后,位于四品要员的前列,看着这位太子一步步往前,最终正式坐在了大唐皇位上。>
【事件:定紫微(结)】>
【成就点 500】>
【名望:蝴蝶翅膀(位面)】→【名望:引导历史(位面)】>
【成就 1000,天赋栏上限 2】>
【成就点:2491】>
“老君当治,李弘当出!”>
看着这位从小活得辛苦,长大后也小心翼翼,少数几次反抗帝后,要么是为了那惨死的未婚妻子,要么是为了受灾百姓的太子,终于来到了本就属于他的位置,李彦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血霸三国
原来我早就宠冠六宫了
铁雪云烟
龙蛇演义2
木以同辰归
妖龙古帝
圣狱
诛天劫
一介道法
总裁,先坏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