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 李治,该你自食恶果了!(2/3)
空他。>
倒是太子无法压住世家……>
李治有了决定:“京兆韦氏道德传家,盈于海内,宗枝众多,让他们率先开仓放粮!皇后,此事由你来办!”>
武后身子猛然一颤,回道:“是!”>
京兆韦氏这段时间助她良多,虽然是为了入阁当宰相,但终究是倒向她的关陇大族。>
如果此次率先向他们开刀,以后哪个世族敢向她靠拢?>
李治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再道:“内卫阁领豆卢钦望,乃芮国公豆卢仁业之子,豆卢氏也是长安一等一的豪阔,此次长安赈灾,豆卢氏也要出力!”>
武后道:“是!”>
紧接着,李治用虚弱的声音,接连道出三家大族,都是靠向武后的世家,最后做出总结:“皇后,你被奸人蒙蔽,致此大灾,必须要将功折罪,才可服众!”>
武后心头大恨,俯首道:“遵陛下之命!”>
李治微微点头。>
有武后搞定这些,剩下的交给太子,才有几分可能。>
地方上肯定也有诸多推诿欺瞒,可终究会好上许多。>
事已至此,也唯有能救多少人是多少,能挽回一些是一些。>
他又道:“各地名刹寺院,沙门胜地,也需施粥救民,不得有误!”>
佛道都仰仗皇权,让寺院开粮是最没有压力的。>
当然也不能逼迫过盛,毕竟平常日子过得太舒服。>
最后,李治看向李彦,断断续续的道:“元芳,你……过来……!”>
李彦上前:“陛下!”>
李治虚弱地看着他。>
能提出来这个想法,就说明当时没看错人。>
此子从小在凉州长大,果然与家族没什么感情,用好了是一员对付世族的干将。>
只可惜这次要借给太子用了:“此次既然由你……提出……提出让太子赈灾……就好好辅佐……朕继续赐你旌节……”>
他实在说不动了,拼着最后的力气道:“拟诏……太子监国赈灾……内卫机宜使李彦……持旌节……辅佐……!”>
当诏书拟定,无尽的疲惫感,冲垮了李治的神智,他向后倒去。>
一直扶着的两名婢女,赶紧将圣人放在御幄上。>
李治昏睡过去,愈发显得苍老虚弱,殿内顿时变得沉默。>
武后猛然抬起头,看向李彦手中的诏书。>
瞧那模样,恨不得扑过来,一把将诏书夺走。>
但她很清楚,那并不现实。>
哪怕在宫内培植了一些亲信,也完全不足以抵挡禁军精锐,更何况还有梅花内卫。>
无奈之下,武后只能温和的道:“李元芳,我待你不薄,你为何如此对我!”>
李彦不理她,鼻子嗅了嗅:“什么味道?”>
他之前的动作都十分隐蔽,旁人难以察觉,此次却是明显至极。>
武后瞳孔收缩,瞬间闭上了嘴。>
以这位的城府,露出如此明显的表情,显然是万分紧张。>
实际上,李彦已经确定,李治的昏沉,绝非正常的病重导致。>
他原本就常来紫宸殿,对于这里颇为熟悉。>
开了鼻识后,刚刚到了殿门前,就察觉到西域的安神香中,藏着些许难以形容的怪味。>
结合李治突然病重,到了完全无法处理政务的地步,无疑是武后所下的黑手,整日昏沉,大权旁落。>
“可假设武后此前就与吐蕃勾结,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初又是怎么联系的?”>
“此事还有蹊跷,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李彦的脑海中浮现出被武后收买的丘英、在大理寺狱内被封口的贾思博、扶风县令韦贞玄弄出的祥瑞、玄奘大师在法门寺所收的传人,乃至更远的武敏之、云丹案涉事者、吐蕃使节团等等。>
“必须深查下去,但不是现在!”>
换做平常,李彦看到线索,肯定是忍不住救醒受害者,驱毒养病,追查真相。>
可这一回,外界的灾情刻不容缓,同样武后和李治互掐,也让太子迎来了真正的机会。>
这位监国六次,却跟过家家一般的储君,终于等到了一回真正的监国。>
所以……>
案子必须盯住,凶手要揪出来,受害者的救治却得缓一缓。>
脑海中闪过诸多念头,现实中李彦嗅了嗅气味后,露出疑惑之色,并没有追问。>
武后暗暗松了口气,却已经错过了开口的机会。>
李彦朗声:“臣告退!”>
御幄上的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我在南海有座岛
星海图书馆
天阿降临
三国志新传
嗜血风帆
海洋求生:我获得了十连抽能力
笑傲江湖之随笔
恐怖潜行
南昭雪封天极
军妆国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