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李元芳回长安(1/3)
“李机宜之意,奴不明白。”>
迎着李彦的注视,高太监瞳孔收缩,摇了摇头。>
李彦道:“好,那我就说得更明白些!”>
“我上奏有关吐谷浑复国一事,至今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吐谷浑为我大唐藩国,如今的局面,也必须有我大唐撑腰,新的政权才能重新稳定。”>
“如果没有圣人诏书,即便是弘化公主和青海国主回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此事关系边境稳定,关系到遏制吐蕃的扩张,陛下此前对吐蕃战局如此关切,诏书理应第一时间下达!”>
“现在呢?为何如此大事,长安却毫无反应?”>
高太监道:“圣人头疼病发,整日昏沉,天下大事,难道还有比圣人的龙体更重要的吗?”>
李彦道:“且不说陛下龙体欠恙,还有入阁群相,还有满朝臣子,诸位内侍来此,又是得谁的命令?”>
高太监低声道:“奴等是为丘阁领治伤,不至于病情反复。”>
李彦冷笑:“顺便再查看边境情况,好回去禀告?”>
高太监闭上了嘴,三个内侍见气氛紧张,又走了出来。>
李彦视若无睹,一指府外:“你真想见到府外围满军士,一声令下,你们全员丧命的下场?”>
高太监身体轻颤,看向杨再威。>
杨再威烦躁的道:“有李元芳盯着,城中军队再动,我们确实没有活路,这还要看我?”>
高太监深深叹息:“既如此,长安到底怎样,李机宜你岂会一无所知?奴言尽于此,你真要逼迫,奴等这些贱命,也只能舍给你了!”>
李彦微微闭上眼睛,片刻后开口道:“我们回长安!”>
高太监愕然:“回长安?现在?”>
李彦道:“就现在,我刚刚已经做了安排,几位随我一同出发!”>
高太监和杨再威看了看漆黑一片的夜空,想到跟这位在一起,就没有不熬夜的,无奈点头:“好!”>
……>
说走就走。>
等到五人匆匆收拾行李,等出了府邸,发现狮子骢安静的站在府外,马鞍边也挂着行李。>
众人骑马出城,披星戴月,一路疾驰,到达赤岭。>
等过了赤岭,就是大唐陇右。>
下了山路,李彦呼吸了一口空气,发现这段时间一直在高原环境下生活,骤然回到平原地区,还真容易醉氧。>
杨再威一无所觉,高太监和三名内侍也隐隐觉得不适,提议道:“李机宜,不如我等去凉州修整一二,再回长安吧!”>
李彦摇头:“不入凉州,直接去关中,我想要看看灾情到底如何!”>
其实还有个原因,凉州刺史韦待阶,态度蹊跷,在关键时刻停下了对大军的粮草供应,有拖后腿的嫌疑。>
京兆韦氏,显然已经彻底站队,这个时候回凉州,是可能被扣下来的。>
眼见李彦态度坚定,高太监无奈,只能跟上。>
众人不走官道,只求近路,短短三日,就到了灵州灵武郡。>
李彦往驿站而去,高太监却脸色微变:“李机宜,我等不方便住在驿馆,还请另寻去处。”>
李彦看了他们一眼:“那找间逆旅住下!”>
如明崇俨那般梅花内卫,虽然不希望曝光,但如果真的瞒不住了,也会直接表露身份。>
毕竟是一个朝廷的,又不是外敌,顶多监视臣子不光彩,遭到敌视罢了。>
而这些人不同,他们一旦曝光于众,下场绝对凄惨。>
宫内的那个人,还没真正上位!>
高太监道:“多谢李机宜体谅。”>
一路上寻找舒适的逆旅,他又看了看街头:“关中灾情看来并不似传言那么严重啊!”>
李彦早就在观察:“你没有发现,街上的人太少了?杨再威,去问问这里的粮价。”>
杨再威撇了撇嘴:“我又不是你的下属,你凭什么指挥我?”>
说着去不远处的一家米铺问了粮价,回来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一斗米要百文钱,倒不如去抢!”>
李彦脸色沉下:“我在凉州时,买一斗米只要十文钱,这里还是灵州,居然翻了十倍?”>
旁边路过的一人听到,打量了李彦的穿着和气度,过来攀谈:“这位郎君不是此地之人吧,这个价不算高了!”>
李彦道:“未请教?”>
那人叹道:“关中大旱,赤地千里,继以蝗害,这些米全都是从陇右来的,自然精贵!”>
李彦道:“可这百文一斗的米,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魔兽之光明圣女
七零娇软真千金把最帅糙汉撩疯了
九天雷霆怒
我,不孕不育雌性,开局就暴打兽夫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综英美]就说你们缺治疗
我来自1949
阴阳诡匠
嫡狂之最强医妃
绝品狂医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