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归来行(1)(1/6)
夏日炎炎,东夷南部重镇济州首府金鳌城外,一处面积极大,却又略显混乱、嘈杂的营地中央,白有思带着刚刚接到的信函回到了自己的木屋内,然后就在窗前坐下,略显期待的打开了这封来自于张行的最新信函。
“我妻思思挚爱,见字如面。
接上次来信诸事之前,另有一事不得不相告,李十二郎清臣死矣。”
抛开那个已经有些习惯的开头,只看了一句话,白有思便怔在那里,迟疑了片刻才看了下去。
“其人伤病许久,之前状若倚靠曹林引东都地气方稍得和缓,与前信所言秦宝之伤略有类似,故曹林既死,秦宝得生,李清臣反而病重。此次交战,不知是否离开东都缘故,我请他协助与司马正交流议和,见面便察觉他气若游丝,方去请正在淮北的千金教主,结果其人面谏司马正后便当场命陨,未及救治。
此事虽然可惜,但查其情状,似乎早有觉悟,促成议和,死而无憾。”
白有思看到这里,深深叹了口气,难得显露几分怅然之色。
且说,自从东都城温柔坊的大小林都知一并死于路途后,她便晓得,这乱世之中不是自家一把剑就能把所有人遮护住的,后来转了一遭天下,看了天下之大与纷扰后,才会选择暂时藏剑,寻求斩天下之剑。
而照理说,从那时开始,她也早有觉悟。
只不过到底是少年相识,多年随从,怎么可能不在意?唯一稍作安慰的,就是三郎信中所言,李十二郎死而无憾了。
“还有议和一事,得益于李十二郎的努力,议和已成,战事已平。我们将禁军俘虏分部,准备将其中与我们交战较多、劫掠地方较多的禁军十一抽杀后依次放回,弃河内、承认淮阳归东都,以换取三年不战、商贸流通、物资交互之密约。
部队已经开始解散,持续七武对立后,徐世英的天纵英才、王叔勇的纯粹奋进、单通海的固执坚毅、牛达的沉稳干练,就各自显露了出来。
所以,务必要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一个人,只有在总结的时候才能把他们归纳起来。
除此之外,你孤悬在东夷,需要猝然临时建立起一个组织,就需要在架构与根基上依靠传统,或者说尊重传统,这样才能让尽量多的人迅速接受……比如说宗教、官府、帮派之类;同时,在高层则应该尽量简洁、直接和坚定,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迅速和果断,坚决朝向你的目的进发。
还有,务必要在纪律、政策上保持外柔内刚,甚至是对新纳入者的外宽内忌……要允许跟随你的人有应急和临时的权宜之计,要对愿意服从你的新来者大方、坦诚,但心里始终要保持警惕和怀疑,对于影响你真正目标的人和群体,也要迅速果断的镇压……这在平时是不对的,会积累出大问题,但对你现在的特殊情况而言则是无奈之举。
因为你的处境太危险了。
当然,还有那个老话题,咱们说过很多遍,我认为,一旦有所决断,还是应该坦坦荡荡的把自己想法说出来,正义的就是正义的,光明的就是光明的,普通人坚持和表达这些都会产生力量,何况是你这样的修为和领袖身份。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把任何政治活动想象的很美好,真正的政治是繁琐的——它们是务虚的形式主义,是辩论比赛一样的会议,是不厌其烦的解释与说明,是周而复始的工作表格和人事活动。
一旦对此产生厌烦,就会变成李枢甚至曹彻那个样子,他们当初也曾不厌其烦,也最终因为焦虑和好高骛远放弃了这些,最后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白有思反复看了这几段好几遍,又思索许久,方才往下继续看去。
“正事说完,咱们聊聊之前说的闲事,你问我跟那个王氏的镜子人有没有说证位至尊之事?这事当然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