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边镇(3/4)

而是内务,平辽须先靖内。”

黄立极继续整理,道:“你们辽东上下,不是嚷着三年,五年,十年平辽的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是要退守山海关了?”

王在晋拧起眉头,道:“一些夸大言辞,为获关注,实则上是妖言祸国,这些,元辅是心知肚明的。”

黄立极整理好书桌,有摆弄砚台,道:“好了。关于盐价的事,朝廷已有对策,有数十万斤的盐已经过了山海关,你既然赋闲了,就不要再操心那么多。”

王在晋一怔,倒是不知道已经有盐去了辽东,同样的,他注意到了黄立极用的是‘赋闲’二字。

实则上,他现在还挂着辽东经略的名。

黄立极瞥了他一眼,道:“对于辽东,朝廷的意思很简单,必须要做到政令、军令统一,政通才能人和,不再设经略来了。”

王在晋脸色骤变,失声道:“元辅,辽东事关重大,怎能没有掣肘,若是有人拥兵自重可怎么办?”

黄立极摆好砚台,又拿起趣÷阁端详,道:“用不着你操心那么多,朝廷那么多人,就你最聪明吗?”

王在晋见黄立极根本不想理会他,深吸一口气,道:“元辅,辽东事关重大,切不可随波逐流,还需直言君上,阐明利害。”

黄立极看着他,慢慢放下趣÷阁,道:“有些事情,我不能跟你说,这是朝廷大政。但有些话,我要告诉你,当今陛下,不是先帝,任何的标新立异,危言耸听,在陛下那里,都可能祸端。我希望你,不要掺和那些事,安心的编修你的书。”

王在晋眉头拧的更多,道:“元辅,盐政的事且不说,南京那么多官员,全数被革职查办,下南镇抚司狱,开国朝未有,天下一片哗然,您就真的坐得住吗?”

黄立极见他不依不饶,道:“你这些话,我听的耳朵出老茧了,有没有新鲜的?没有的话,就老实回去,闭门谢客,轻易不要出府了。”

王在晋心里对黄立极顿时一片失望,心头沉重,欲言又止了几次,最终还是站起来,道:“下官告退了。”

黄立极面色始终不懂,目送他离开班房,摇了摇头,陷入沉思。

南京的变化,显然是蓄谋已久的,这猝然而来的变化,令他措手不及。

更令他乾清宫那位新陛下产生了更多的不安的忧虑。

不多久,一个小吏出现在门口。

黄立极瞥了眼,道:“进来吧。”

小吏连忙进来,在他身前,压低声音道:“小人收到消息,嘉定伯与太康伯等十几位勋贵,联手囤积了一百多万石粮食,仓库在香县。”

向来不动如山的首辅,神色微变,道:“一百多万石?你确信?”

一百多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字,储备这么多粮食,非同小可!

小吏点头,道:“小人派人去查过了,有便衣把守,不能靠近,不过,从附近打探,他们都是运向北方,夜里走车。”

黄立极越发沉色,心里满满思索。

这件事,怎么看着都有问题,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北方?’黄立极念叨着这两个字,忽然又想起了王在晋,抬头看向小吏,道:“边镇对外走私的情况仍旧严重吗?”

小吏道:“辽东那边不清楚,但喜峰口一带一直是,到处都是山西人的身影。”

黄立极神色不动,心里计较。

嘉定伯周奎,是当今国丈,他囤积这么多粮食,又连夜运往北方……

左思右想,黄立极与小吏道:“你找些可靠的人,仔细查清楚。”

“是。”小吏应着,转身快步出去。

黄立极倚靠在椅子上,眉宇间越发的厌烦。

朝廷里的事情是一个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