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6章(1/2)

好在现在正是开春没多长时间,新的水稻还没开始耕种,肥沃的土地仅仅只是翻耕好。

其实西夏人也会挑时候,如果再晚两个月来,那么大队的人马就是白扯了,到处是烂泥地,别说马了,人都寸步难行。

在这被命名为五寨镇的偏僻地方,修路部队可是大倒苦水,在这里修一条能用的马路可比朔州草原上难几倍,手下需要铺垫的石头就多的让人很无力。因为这里属于山谷地形,周围全是不高不低的山峦,所有能淤积的淤泥都聚集在这个超大的山谷中了,从东往西不过百里的地方,修一条路愣是用了两个月,最后入冬之后,冻土层加厚之后再也无法寸进了。一冬天,虽然大雪很大,但是在完好的道路上有各个屯堡的边民自发的上路打扫,倒是也没出现大雪封山的情况。

重合二年的冬天并不算冷,地上那半尺多厚的积雪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出行,开春后雪学、还没化呢,西夏人就杀过来了。

不过也得说这些西夏人没脑子,傻乎乎的就敢往火坑里跳,武安军是那么好打的么?十几万辽军精锐尽丧于此,他们没脑子啊还是傻啊,就敢来寇边。

事实上是财帛动人心,西夏与大宋的商路一直都是在西北,突然从东面开出一条新商路,这让从来没尝过油水的黑水军司和福威军司很是眼馋,这不刚回来两队商队,一群没见识过的土包子就被武安军钱那精美的做工给震惊了,按照跟商队去武安钱号里换钱的护卫所描述,仅仅阳方关口的那个钱号分号里就有超过百万军钱。

再见识过那在钱号铁笼中堆垛成墙的军钱后,所有来行商的商人们都已经被武安军的富庶给震惊了。

跟大部分宋人不同,赵羽的底子薄啊,没办法才将百万军钱堆垛成墙摆在钱号里展示给人看,其实内库里除了材料,真正的钱却是一分没有。好在随时都有从铸币厂里出炉的新钱,几个钱号里倒是从来没缺过钱。来兑换的行商富豪们倒是见识了武安军司的底蕴。只是苦了钱号的安保了,五百多的守卫愣是每天都能抓到好几个来想抢钱的。至于硬抢,呵呵,武安军的城门不是那么容易进的。

不过搁在西夏土包子和辽国土包子面前,城墙一般多的金灿灿军钱已经让他们大脑宕机了,剩下的除了贪婪就只有震惊。

一万多不到两万的奴军,很快就被赶回了三河口附近,也就是西夏军队入山谷平原的入口处,夏天一到,这里就是泥泞一片,别说人了,大型动物都很少能在这里活下去。只有冬天冻结实了,才有通过的可能。入冬之后只有一队西夏商队从这里回西夏了,所以这个商队也就上了武安军司的黑名单,不仅仅登记的几个西夏商人再也没可能跟这边来往,就连给他们作保的大宋一个商号也跟着倒号了。加重至五成以上的商税,让所有跟着这个商号混的境外商队都跳槽了,激烈的竞争下,这个商号用了没三天就宣布倒号了,商号老板一家也被投资他们的几个商队头领给瓜分了。

有了这么一个被宰杀的鸡,所有的猴子们都老实了,再有接商队生意的商号,恨不得把对方的祖宗三代都查清楚,并且在几个甚至几十个伙计的跟随下,您就是上茅厕呢,都有人监视,想打探些情报变得无比困难了。

这无形中也为赵羽省下了大笔的监察精力,省下的人手都派出去打探消息了。

三岔口,又叫三河口,其实是一条河分两岔而已,华夏大地上叫这名字的地方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三岔口还是挺宽敞的,至少在双方领军的将领们看来,这里就挺适合决战。早就冻结实的河面以及滩涂的平地,特别的适合大规模骑兵冲锋,而双方来的就没有步兵。

唯一不同的是后勤补给了,三岔口附近还没有建立屯堡,只有一个烽火台,在西夏入侵的前期,里面的五个驻军就已经撤出来了。

但是作为现代化战争熏陶过的鸟丝看来,大宋的补给很难么?

虽然没修好路,但是冻结实的河道上有厚厚的积雪,倒是也不影响行车,一千多辆马车一字排开,外面是盾牌,里面是中型和重型的各种弩炮。

想制作一条能使用的弩臂很难,打磨浸泡晾晒,反复流程。制作一台大宋军用制式的床弩,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周期。

但是制造一台用硬木拼接的弩炮,不要太快啊,连车带炮,木匠们五个人就能轻松在两天内给你整出来。

至于牛筋,呵呵,每天仅武安军司下属的几个屠宰场,就要宰杀超过两百头淘汰的牛。至于从草原上收来的牛筋有多少,已经无从计数了,一条上好的牛筋可以从武安钱号那里直接换五枚军钱,这买卖,让所有行商的草原商人都疯狂了。

是,牛筋是战略物资是不错,但是搁在草原上,牛这种资源不要太丰富了,谁家一年还不得杀几头牛啊,牛筋用来做弓弦也好,熬筋胶也好,总之是很有用的东西,没人会浪费,可是拿来换钱,这么好的事情却从来没人想过。

五个军钱的价格,直接让辽国都城里的库存给清空了,而赵羽所付出的也不过是五十万枚机械化生产的破铜板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贵妃是个黑心嬷嬷 逆天仙尊 哎哟,我的老公没有毛 都市: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 韩娱之崛起 大周殓尸人 怎么这么渣 环城术士 这个剑仙太强了 第一女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