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进宫》震同行(求推荐,求月票)(3/4)

“大探二”。

内容讲的是,明初,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事。李艳妃之父李良起意篡位,定下一计:约定暂代皇帝,等太子长大成人再还政。李妃欲从之,李良又命文武百官签字画押。老臣徐彦昭识破奸计,出面阻止,并号召其他官员拒签,但只有兵部侍郎杨波支持徐延昭。朝堂上,徐杨二人力谏不可让位,李妃不从,将二人赶出朝堂,声明永不录用。李良原形毕露,将李艳妃打入冷宫。

徐彦昭夜探皇陵,在先王灵位前感慨万分。杨波数子领兵勤王。徐杨到冷宫救出李妃。

而这里,就是徐彦昭和杨波二次进宫,救出李妃。

这一段,林桐和陈玉山各自有一大段的二黄唱腔。

有了林桐的刺激,陈玉山也是铆足了劲,将自己的能耐全都给展示了出来,引得台下的掌声和叫声不断。

而林桐的唱腔,更是让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

谭派的唱腔,非常适合唱这一段戏。

“哎,先王啊——”

张晓璇的一阵哭腔,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精神一震,因为他们知道,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

“李艳妃坐昭阳前思后想,

思一思想一想无有主张。

耳边厢又听得朝靴底响,

想必是徐、杨将进了昭阳。

有句话儿不好讲,

只落得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哭了声先皇。——”

陈玉山拿着手中的铜锤,摇头晃脑的唱道,“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

韵味十足的唱腔,顿时台下一阵叫好声四起。

“为什么恨天怨地夹带惆怅所谓的哪桩——”

谭派的舌侧音,将这一段唱的韵味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台下不少观众都是如饮琼浆似的,摇头晃脑的跟着打着节奏,嘴里也跟着哼哼着。

这就是戏迷们最享受的时刻。

所谓的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听评书,就要听没听过的书。

但是听戏,一定要听那些常听的戏,你才能明白戏里人物是什么,台上演员唱的是什么。

很多人听戏,尤其是头一次的听的,他基本上很难知道台上在唱什么,尤其是再遇到那种水平不高的演员,唱的词含含糊糊,更让人听不懂,这就会让人对戏曲失去兴趣。

就像这出戏,刚才林桐和陈玉山在宫门外的对唱,台下的反应其实很一般,只是因为两人的足够卖力气,很多观众不懂也跟着鼓掌叫好,其实他们并没有听明白,尤其是陈玉山唱的是什么。

但是,这一段唱,三个人的《二进宫》经典的鱼咬尾的唱段,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就算是平时不怎么喜欢京剧的人,也会对这段有所耳闻。

毕竟,太经典了。

所谓的鱼咬尾,也只有在这种二黄板式里才会出现,也就是第一个人唱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第二个人就要唱自己的第一个字,两个人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一个字是同时开口,这是《二进宫》这出戏里最经典的地方了。

台上三人的精神非常的集中,因为这里绝对不能有一丝差错,否则的话,前功尽弃。

而台下的观众们也全都是聚精会神,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这台上用功,台下用心,将这一出《二进宫》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等到三人唱完这一段的时候,观众们鼓掌的声音,简直就要把戏台的顶棚都给掀起来了。

台下的观众里,真有不少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他们就是想要来看一看,林桐这出戏到底唱的怎么样。

如果唱的好的话,那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如果唱的不行,那就有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