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穆桂英威震全场(2/4)
工作人员来到候场区,喊了一嗓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来。
看着“亭亭玉立”的林桐,就连那些真正的女性演员都觉得一阵嫉妒,到底谁是女人啊!
林桐内心非常的平静,一个小小的海选而已,根本无法让他的内心有太多的波澜。
参加过京剧大典,也参加过这么多的节目了,林桐的舞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虽然今天外面的评委都是京剧界的泰山北斗,但是心中有根的林桐,也不会害怕什么。
林桐轻移莲步,走到了舞台上。
林桐穿着一身绛色五福捧寿的团花帔,头上带着点翠的首饰,走到了九龙口的位置,开口唱道,
“一家人闻边报心中振奋,
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
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
这一段西皮散板,唱的悠悠扬扬,将穆桂英心中的复杂唱的是明明白白。
台下的十位院长都是频频点头,这一段唱词,由于没有前因后果,就算是让梅派的大师来唱,都需要提前酝酿一下。
因为,这一段前面的一折,是穆桂英深恐儿女们在外遭到奸臣的暗算,盼望他们早回。
这一段唱的是“挂念”。
跟着儿女们回来,向她叙述他们在汴京校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命她挂帅的经过。她一见帅印就勾起痛心的往事,严斥杨文广不该在外闯祸,还抱印回家,一时的激动,使她竟要绑子上殿,交还帅印。
这一段唱的是“愤慨”。
下面佘太君出场,问她为何不愿挂帅?
穆桂英说明宋王朝平日听信谗言,把杨家将累代功勋置之脑后,一旦边防紧急,又想起用旧人,实在使她寒心,不如让朝廷另选能人吧。
这一段唱的是“怨诉”。
而现在唱的这一段,正是佘太君欢喜的下场,准备为穆桂英擂鼓聚将。
这个时候,穆桂英的心里状态是非常的复杂,一方面她是真的为宋王的寡恩愤恨,另一方面,为了国家,她义不容辞,但是在这一刻,女人的心思,还是真的不容易猜透。
而这一段唱之后,就是穆桂英的一连串的做派,没有唱,只有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变化。
接下来,就是那段著名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这中间差不多有三分钟的做派,一般的梅派演员都不敢轻易的唱这出戏,也就是因为这一段的做派,他们根本就拿不下来。
当初梅兰芳先生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上下衔接的有些过快,从一个不愿出征的人到忽然闻鼓声而振奋,总觉得有些不够饱满。
所以,梅兰芳先生在参考了大量的演出之后,最终做出了这个让人惊叹的演出方式。
“九锤半”的锣鼓套手,用哑剧式的表演,纯粹靠舞蹈来告诉观众们,穆桂英这个时候的心理活动。
“九锤半”的打法,锣声有时强烈,有时阴沉,一般是在武戏里将领们出战以前,个人在估计敌情,作种种打算时用的,锣声有强有弱,是为了表达思潮的起落,文戏里向来少用,青衣采用则更是初次尝试。
林桐在唱完这三句之后,“哑剧”开始了。
只见他轻轻的挥动水袖,迈开了青衣少见的夸大台步,从上场门斜着冲向了下场们的台口,先做出了执戈杀敌的姿式,再用双手在眉边做揽镜自照的样子,暗示年事已长,今非昔比。
再从下场门斜着冲到上场门台口,左右各指一下,暗示宿将雕零,缺乏臂助,配合场面上打击乐的强烈节奏,衬托出她在国家安危关头的激昂心情。
下面的这些院长们都是纷纷的交头接耳,对林桐的这一番做派深表认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