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三元(1/4)
1985年的6月2日,这一天是星期日。>
也是皮尔卡顿投资团成员齐齐到场,大称约银,小称约金,共同“分赃”的日子。>
因为如果干成这一票,可比打劫银行金库难度低多了,也划算多了。>
收获可有五百三十三万啊!>
这笔钱在这个年代那是什么概念?>
从具体的感官上来说,也就是五千三百三十沓“大团结”!>
这么多钞票叠在一起足有五十米长。>
重量差不多是一千七百七十二斤。>
想想看吧,小一吨呢!>
真的得找一辆大解放才能给拉走。>
要不罗广亮和小陶动用了四个带轱辘的大号旅行箱,从花城也就给宁卫民弄回来一百六十万呢?剩下的六十多万还得存一部分在当地?>
就是因为这年头最大票就是十块的,一般人搬动个几十万也就够戗了。>
从这点上来说,如果真有劫匪打劫,除了得摆平罗广亮和小陶之外。>
这么多钱的体量,恐怕才是他们最难解决的棘手问题。>
像投资团的几位,都是提前就得了消息,每个人都是带着大号行李箱来的。>
简单算算就知道,每个人按重量算,得运走一百七十来斤的钞票,开玩笑呢。>
所以完全可以想象,现场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啊?>
那一摞摞的大团结提前分成了十堆儿。>
在地上、床上、沙发上,见缝插针摞得跟山一样,整个房间好像除了钱就没别的东西了。>
绝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令人震撼!>
也多亏宁卫民订的是套房,要换成一般的双人间,估计都放不下。>
甚至就连来分钱皮尔卡顿公司的这些高管们,哪怕早有精神准备,也难掩他们各自的震惊。>
无论谁进入这个房间,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实实在在钱,都会像一个阿里巴巴发现四十大盗的藏宝洞一样,被震撼得神情僵硬,情不自禁地出神。>
没办法呀,钱实在太多了!多的吓人!>
一般人,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看见这么多钞票放在一个屋里。>
所以等到恢复神智后,每个人眼神都会变得火辣辣的,心里也烧得跟热炭团儿似的。>
根本顾不得再打招呼,就迫不及待去寻找。>
寻找写着自己名字的红纸,到底压在哪一堆钱上。>
一旦找到,就急不可耐去清点、签字。>
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把钱往自己带来的行李箱里装。>
哪怕挥汗如雨,口干舌燥,气喘吁吁,也甘之若饴。>
整个过程里,绝对没人嫌沉嫌累嫌麻烦,个个比劳模还劳模,深爱这样的体力劳动。>
最绝的是,这些人全凭默契和自觉,就保持了室内的安静。>
整个房间里没人交谈,只能听见大家不知是兴奋还是卖力的喘气声,和翻数钞票以及搬运钞票的动静。>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分赃大会”的安全性,成功避免了因嘈杂引起旁人注意的可能。>
这奇怪吗?>
一点儿也不。>
只能说,他们每个人都全情沉浸在归属于自己的一堆财富里,再也无暇再顾及其他。>
像这种数钱的滋味和对金钱的热爱,外人是不会了解的。>
恐怕除了他们彼此之间,也只有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才能感同身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