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摩托王(2/5)
果没想到还遭到了一通嘲笑,受托之人认为张士慧八成是让人给懵了。>
给他反馈的消息是,人家交通队压根没收到一点风声,就没这么八宗事儿。>
而且人家交通大队的队长还说了。>
京城摩托车制造厂刚刚与顺义、怀柔、平谷等县的二十八个乡镇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成立了京城市汽车工业总公司摩托车事业部、京城摩托车工业联合开发公司。>
这明显是要大力发展摩托车制造的气象啊,怎么可能不给摩托车上牌子呢?>
总而言之吧,节后的张士慧堪称是处处受挫,件件不顺,因此闷闷不乐。>
连在家也一样,老婆儿子都不怎么能看到他的笑脸了。>
张士慧自己也没少跟刘炜敬念叨宁卫民的小话儿。>
说宁卫民这次算是走眼了,这几十辆摩托车的事儿弄不好要赔。>
而由此而来麻烦事,这臭小子也不管,只顾着整天泡在总公司和美女堆儿里快活着。>
回头再一出国,这些烂事儿全得靠自己擦屁股。>
眼下自己是看着这些摩托车就烦。>
那真是牢骚满腹啊。>
好在有一样,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
张士慧千不该万不该,刘炜敬这个老婆,他可算是娶对了。>
在他烦闷的时候,刘炜敬不但没挑拨离间,反而起的都是积极作用。>
那是真没少开解张士慧的小肚鸡肠,提醒他当以情义为重,别斤斤计较,忘了宁卫民之前对他的好处。>
于是张士慧一想,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没错是,吃水确实不该忘了挖井人,既然是自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不就是几万块嘛,反正肉也是烂在锅里,就是赔也赔的起。>
人这一辈子挣多少是个够啊,自己只求不亏心就完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人的心胸一开阔了,情绪也不钻牛角尖了,长期求之不得的好事反而自己就来了。>
1985年的3月底,随着报纸上突如其来的一篇报道,直指摩托车易发交通事故,不容易监管的问题。>
跟着又有人随之发表文章口诛笔伐,说摩托车二冲程发动机一在街上跑就冒蓝烟,尾气污染严重。>
京城社会舆论为此哗然。>
不管是老百姓是不是仇富心理作祟,不愿意看那小电驴子在街上冒烟疯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或是真心觉得摩托车危险,对生活环境影响恶劣。>
反正大家意见都挺一直的,民间的声音无不强烈要求政府得采取措施。>
于是不过区区两个礼拜的工夫,张士慧苦等许久的“禁摩令”居然就真的被京城市政府推出执行了。>
在京城范围内,全面禁止摩托车新上牌照。>
最关键的是补充的一条,目前已有车辆不受限制。>
而这一举措,不但在未来四十年,把京摩托车牌照死死的限制在了两万五千辆之内。>
把欣欣向荣的京城摩托车产业,一闷棍就给撩平了。>
甚至还很快扩散至全国,引得各大城市竞相效仿。>
于是立竿见影,众多厂家生产出来的新车就在京城卖不动了。>
从这个时候起,要想买新摩托车还能上牌子,拥有合法的路权,没别的办法。>
除非先弄辆有牌子的报废车过户到自己名下,才能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