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奇迹(1/3)
“提不提工资,分不分房子,称不称先生,皆无所谓,我心无所求。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矣,士为知己者死嘛。可惜者,于无言中,拒你于五服之外,让你隐隐约约感觉到,但不便说,让你影影绰绰意识到,但苦于言传……”>
这个除夕,知识份子阶层过得其实并不如意。>
譬如蓝岚的父亲蓝教授,就在家里止不住的大发牢骚。>
不为别的,主要是因为知识越来越不值钱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同时也是广泛流传的话题。>
今年的年初,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就让知识份子们万分悲凉。>
京郊有一个村支书,居然对一个工作二十年的教师说,“你是知识分子,每月工资58元,可你的婆娘小学文化水平成了养鸡专业户,半年挣3800元,合着你这个教师干的没什么意思呵!”>
这则消息,不但引发了上万人的大讨论,也由此社会上开始流传一句话——“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就连大城市的情景也不容乐观,据统计,这一年的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239 元。>
而知识分子最多的科技文卫部门只有1182 元,比最高部门低374 元。>
尤其是在国家几次三番为国企和服务行业的收入松绑之后,知识分子工资增长明显低于其它阶层。>
所以如今在一些年轻人眼里,考上宾馆服务生岗位,都远比考上大学更荣耀。>
别的不说,京城人如今就以自己孩子成为坛宫饭庄,或者是马克西姆餐厅的职工为荣。>
因为这两处的职工收入,哪怕比起京城饭店、长城饭店、建国饭店,这样真正的涉外酒店还要高呢。>
几乎是毕业大学生收入的好几倍。>
这种收入上的实际差距,就更让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共识,烧得知识分子们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何况蓝教授是谁啊?>
他不但是搞古建的专家,而且也知道宁卫民是打哪儿块石头里蹦出来的。>
他打一开始就反对,宁卫民占据天坛公园的古建,用于商业用途。>
于是谈及坛宫饭庄,也就越发没个好气儿,认为宁卫民是无耻之徒,是低价贱卖民族文化、唯利是图的小人。>
然而他的子女们,却与他的意见大相径庭。>
像蓝岚就极为反感父亲偏激的看法,以致于中午饭草草吃过,就躲进了房间。>
而她的哥哥蓝峥也尾随进来,试图宽抚妹妹。>
“怎么了?咱爸的话就让你那么反感啊?”>
却不想蓝岚确实在气头上,不敢跟父亲争辩,一肚子的气儿,满腔迥然有异的见解自冲着哥哥发作。>
蓝峥立刻觉得头大,赶紧转移话题。>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谁让你是你们系的大才女呢。可我还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你躲进来,到底是因为单纯不满爸爸的言论,还是因为爸爸看不惯那个姓宁的?”>
“你怎么又来了,无聊不无聊?我和宁卫民早就没联系了,可我也不能昧着良心就赞成爸爸的偏见吧?难道人家修复了古建不是事实?人家把坛宫饭庄搞得有声有色不是事实?人家赚了外汇难道不是支持国家建设?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替天坛公园解决了过去没法解决的问题,怎么就成罪过了?爸爸这样,和那些老气横秋的官僚主义有什么区别?”>
“哎,这你就过分了啊。子不言父过,你这大学不能白念了吧。得得,也赖我多事儿,我就不该再提他。不过,我还是得老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