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照和房(2/3)
值这点钱吗?何况你要真缺钱用,那言语一声不就完了嘛。我还真就乐意白送你。”>
“就你这小子,老是这么喜欢把丑话说前头。那行,我索性也跟你说明白了。别看这烟酒店是挂你的名儿,可以后就是归我管了。你呀,千万别担心我坑你就行了……”>
瞧瞧这思路,多有逻辑性!>
宁卫民情不自禁地笑着摇摇头,这次不是为张士慧,而是为他自己。>
没错,谁都会进步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难怪这哥们儿已经能自己独挑一摊了。>
他是真在生意场上历练出来了。>
既然已经有了执照,那再接下来要办的事,当然就是需要找一个经营地点了。>
按说呢,这年头租房可不大方便。>
因为经济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房租不高吧,还谁都缺地方,真没什么人愿意找这麻烦的。>
可宁卫民和张士慧不一样啊,他们俩交际面广泛,三教九流都认识。>
对别人困难的事儿,对他们来说就要相对容易得多。>
实际上他们没怎么费事就找到了需要的门面房,而且还是三处可供他们选择。>
第一处是乔万林帮着找的,前门的第一旅馆。>
由于乔万林到服务局报道之后,主要就负责抓旅馆业务。>
现在重文区的各大旅馆饭店的负责人,都很卖乔万林的账。>
比如说前门第一旅馆的现任经理,一听说乔万林在办朋友打听门面房的事儿。>
他就私下里主动去找乔万林释放善意。>
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旅馆一层划出一间来,转租给宁卫民使用。>
实打实的说,这个旅馆的位置其实相当不错,而且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1919 年8 月,咱们的总理曾为营救被北洋政府关押的学生,从津来京,当时就寓居此处。>
该馆系清代风貌的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三千二百平方米,客房八十余间(套)。>
为民初较高级的旅店,至今原建筑保存完好,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具有清代建筑风貌的老店。>
宁卫民真要在这里办烟酒商店,那客流不但充足,而且还能多做一份旅店旅客的生意。>
即使需要更多的地方,也能租下旅馆的其他房间,怎么看似乎怎么都合适。>
可说实话,要是有别的辙,宁卫民还真不愿意用这儿。>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地方太好了,经理又在价格上给予大幅优惠,明显是占公家的便宜。>
他们真要在这儿落下户了,对乔万林来说,就等于是多了一条软肋。>
也给了别人一个可能会攻歼他的把柄。>
要知道,宁卫民可是非常看好乔万林的前景的。>
在他看来,乔万林身在服务局,对他日后的发展能产生太多的帮助了。>
那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成就伟大事业的一座桥梁。>
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不到水深火热的关口,这座桥梁是不能轻易踏上的。>
换言之,这样的关系需要小心翼翼的经营和保护,其实是一个值当不值当的问题。>
他不能把乔万林的能量,轻易耗费在不影响大局的小事上。>
更别说还有可能影响到乔万林本身的仕途发展了。>
第二处,是天坛公园西门的一个铁皮商亭。>
这个地方当然是天坛园方领导因为和宁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