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第二顿(1/2)

至于第二顿饭,宁卫民请的就是锦匣厂的几位领导和绢人车间的全体师傅们了。

请客的地点就在前门的“聚德全”烤鸭店。

除了两只烤鸭,还要了一桌子的菜,啤酒、白酒、汽水都有。

而所有的来宾都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这不但是因为他们是个年产值三十万左右的三百人小厂。

连厂长和书记在内,也没吃过这样丰盛、这样正式的酒席。

也因为他们全都没想到,仅仅才过了这么几天,宁卫民就又回来找他们来了。

这个外资企业的大经理,不但表示要继续订购锦匣,而且居然向他们直接提出,想把积压在库存里的所有绢人儿彻底的包圆儿。

还让厂里把送到工艺品商店受冷落的商品也弄回来,都卖给他。

那总共算下来,怕是得有六百六十多个绢人儿,差不多 千块钱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天上真的能掉下大馅饼来!

兹要是拿到这笔钱,不但绢人生产组一下子扭亏为盈。

就连全厂工人的当月奖金,也给解决了。

而且要是照宁卫民所说,他想跟厂里签订一份正式的独家供货的包销合同。

那么今后厂里生产的绢人,再不用发愁销路了。

不用说,绢人儿生产组非但再也不是厂里的包袱,还成了一棵小小的摇钱树了。

在座的锦匣厂领导们,肩上的担子也会因此轻松不少,年底多半是会受到上级表扬的。

而对于几位绢人师傅来说,他们也会赢得应有的尊重。

从今往后,这七个饱受冷遇,横遭白眼,到哪儿都被嫌弃的老技工师傅,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手艺,挺胸抬头的拿工资和奖金,安心等着从岗位上退下去。

就像锦匣厂里其他的工人一样心安理得。

只是尽管锦匣厂一方对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满意,无比感激了。

可唯独有点不合拍的是,宁卫民的心却显得有点大。

他对于一个师傅三天才能做好一个大绢人两天一个小绢人的产量,并不满足。

居然当面提出希望锦匣厂尽快把产量至少提高到三倍,而且希望老师傅们能带徒弟传授技艺的要求。

而这下子可就让厂领导和老师傅们为难了。

因为做绢人的手艺可非一日练就的。

真要带徒弟,没个三五年,练不出个模样来。

可你要是招工带徒弟吧,且不说宁卫民能否一直这么报销下去,真的做到有多少要多少。

就说这事儿,怎么算也不划算啊。

因为要是招工名额,得上头说了算。

这年头的工作可是要保生老病死的铁饭碗,哪儿能随便招人啊。

即使上头批了,招来了学徒工,做绢人也不如学做锦匣呢。

因为做锦盒好学,要简单得多。

半年一年的就能出徒了,每月的产值比做绢人得多上一倍。

从厂里的角度而言,何必惹这样的麻烦呢?

以至于领导们和老师傅全发愁了,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宁卫民开口的好。

答应吧,这不叫事儿,不答应吧,又怕惹宁卫民不乐意,得罪了这位拿洋人钱行善积德的财神爷啊。

最后还是厂里管生产的张主任凭借着和街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