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胜券在握(4/5)
主角?”>
“听说贵方获得了本届电影节的数项提名,是因为这样才来了这么多人吗?那如果这部电影未能如愿得奖会怎样?贵方会质疑评委的公平性吗?”>
“听说贵方在上次戛纳电影节期间,花费十亿法郎购买欧洲电影的版权,请问这次还有类似计划吗?”…………>
坦白说,这些媒体记者所给予的关注度实在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带给《摘金奇缘》剧组以风光,帮助宁卫民他们在法国电影界增加曝光扩大名声,也能带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
因为毕竟戛纳电影节的评委都是欧洲人,文化方面的隔阂是天然存在的,没准还有种族成见。>
作为参选电影,整个《摘金奇缘》剧组都不免担心,生怕大家在戛纳电影节最终一无所获,最后输得面子难看。>
真要是那样的话,现在报纸帮他们吹得越凶,到时候,他们就越是会像个不自量力的傻瓜。>
所以就连松本庆子本人也多少有点忐忑,说话相当谦虚。>
不过实话实说,他们每一个人的担心都是没必要的,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因为对于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有一些实际情况只有宁卫民才掌握。>
他是刻意对其他人隐瞒了下来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松本庆子都有所隐瞒。>
那就是在他的冲奖运作下,《摘金奇缘》在戛纳获奖已成必然,几乎就没有失手的可能。>
其实这部电影之所以入围,大部分就是因为他委托了阿兰·德龙和凯瑟琳·德纳芙,一直在背后为《摘金奇缘》这部电影运作奖项的缘故。>
他的这两位老朋友,在欧洲影坛的能量很大。>
对于法国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
可以说有他们两个人在背后使力气,即使不花什么钱,让一部质量上没有重大瑕疵的电影问鼎戛纳,都有很大的成功概率。>
再加上这年头,许多欧美影人对于一部影片在国际获奖所带来的商业价值都未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连善于运作冲奖的哈维·韦恩斯坦本人有可能都还没能领悟到给评委送小礼物的妙处。>
那么比哈维还要抢先“成才”的宁卫民,主动拿出几百万法郎公关费去操办此事,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想也知道,可以说完全胜券在握,百分百的手拿把攥了。>
事实就是,哪怕欧洲影人素来都偏爱风格独特的艺术电影,但这次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也让商业元素有点套路化的《摘金奇缘》入围了戛纳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艺术贡献奖等数个提名。>
何况阿兰·德龙刚才见面时的暗示就已经说得足够明白了——保证宁卫民满意。>
所以说,宁卫民其实已经提前知道了开奖结果,他一点都不紧张。>
这次最差的结果也是有奖可拿,无非就是大奖还是小奖罢了。>
他就等着到时候携戛纳获奖的威力,把《摘金奇缘》在全球市场大卖版权,顺带着提携一下自己的杂志《雾》创刊号呢。>
至于为什么他不愿意提前把胜利的消息透露给自己的人,甚至是告诉自己的妻子,也很好理解。>
当然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悬念,才能制造出惊喜,让他们在现场“拆盲盒”的时候表露出最自然的反应了。>
否则的话,失了惊喜感,现场表现难免惹人怀疑,又怎么能让奖项显得公平?>
怎么能让公众相信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呢?>
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