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 1337 节 收复台湾的战争(2/7)

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美国政fu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当时没有效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fu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朝鲜战争爆发不过是给美国实行武力干预政策,了很好的借口和和重要机遇。需要指出的是,杜鲁门政fu在军事介入之前,公开提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杜鲁门在他的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fu本来可以从中国的内战中暂时退出,当时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fu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fu自50年代中期起,即开始与美国对话。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及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fu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年12月,美国政fu接受了中国政fu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fu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fu。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fu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fu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fu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fu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