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史学家的探究(3/3)
种学术,都有它的两面性,存在着求同存异的一个过程。
我收起了思绪,朝书桌上的孙教授瞟了一眼,发现他眼睛虽盯着文件资料,事实上却一页未翻,唉,这老头儿。
随后说:“这事啊,我是这么看的,身为一个史官的确应该摆正自己的身份,实事求是的记叙,不该掺杂私人情感,免得影响后人。”
潘教授听我这样说,明显有些失望。
“但是呢,史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若是把文章写得冰冷又刻板,恐怕也打动不了人心,没人会看的吧!”说完我又探头看了一眼书桌前的孙教授。他正若有所思的样子,可能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头也看了我一眼。
我假装没看着,又说:“说起大史学家还有三国的陈寿啊,此人身为蜀国人,在晋朝一统天下后不也将曾经的故国称之为伪朝,而奉魏和晋为正统嘛。相比之下,司马迁敢在汉朝的天下同情昔日高祖皇帝的宿敌,已经是可敬可佩了。所以我觉得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得先谋生存而后发展,个人私情在时代宏流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润色罢了。至于笔下之人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慧眼去分辨,这是晚辈的一点拙见。”
萧容忍不住拍了拍手,捧场的说:“子琳,你说的太好了。”
潘教授的眼里对我升出了几分欣赏之意。这时孙教授终于忍不住渡步过来,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吹了吹,没有说话。
萧容和我相视一笑,他适时递上了我们整理出来的古文字拓本。两位老教授终于休战,各自拿出放大镜一起端详起来。
他们看到那些文字后,都非常吃惊的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孙教授更是严肃的问我们:“这是从哪儿弄到的?”
萧容也不隐藏,直言是从于老师笔记中获得。于老师在史学界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把他的名号搬出来,两位教授自然再无二话。
他俩看了许久,最后将放大镜一放,两人对视了一眼,潘教授说:“这字啊,恐怕比夏商之前的甲骨文还要早咧。”
“那得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萧容追问。
“古华夏的部落时代。”孙教授答了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