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陛见(2/4)
不多时,传信的宫卫匆匆回转,还带来了一名秉笔太监。>
不是姜望熟悉的那位丘吉,而是一位身形高大、面容冷峻的公公。并不通名,只对姜望道了声:“天子宣见,请往这边走。”>
便自顾在前引路。>
姜望也不去套近乎,抬步便跟在身后。>
宫门之后有一方高台,名曰“解兵台”。台上并着几列古老的兵器架,气息厚重沉肃。>
入宫面圣者,都须解兵器于此。>
兵煞浓烈,但都镇在此台中。>
姜望昂首悬剑,自一旁走过,解兵台前的宫卫不阻,带路的秉笔太监也并不吭声。>
昔时黄河得魁,天子准他带剑而朝!>
陛见的地方在得鹿宫,天子退朝之后,常在此宫修行。>
于此宣见姜望,也可以说是一种亲近。>
姜望踏进殿中的时候,天子正盘坐在金色的石台上。共有九根蟠龙柱,绕石台三面而立,像是三堵高墙,拱卫天子。>
蟠龙含宝珠,珠内生玉烟。烟气变幻不断,时而山海,时而众生。>
石台之前,唯有韩令一人独立。不留意的时候,他似乎并不存在。但想找他的时候,他又从未脱离视野。这等本事,非常人能及。>
带路过来的秉笔太监,在殿外便已离开。>
姜望俯身欲拜。>
天子已经一摆手:“非大典不必大礼。”>
此时的天子,身穿宽袍便服,也似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随性。大袖一掩,在石台上俯瞰姜望:“青羊子所为何来?”>
姜望直身而立,并不敢直视天子,但声音洪亮坦荡:“为长生宫总管太监冯顾案!”>
“朕记得你是监督办理此案……”天子的声音落下来,温和却有威严:“莫非是案件侦办的过程,有不正不公之处?”>
姜望道:“臣监督办案,而于案件有所得,兹事体大,不敢瞒天子,故来觐见。虽逾出职分,却是拳拳忠君之心。”>
天子道:“既然兹事体大,为何不公呈政事堂,却以私谒?”>
此问一出,姜望心神一紧!>
一见面,天子就点出了他在这个案子里的职责,明着是在问他,是不是郑商鸣、林有邪办案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暗着却是问他,为此案独自入宫觐见,是否逾矩?>
他以“兹事体大,忠君之心”来答。>
天子紧接着便问他,为什么不公呈政事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已是在表达不满。>
必须诚实地说,姜望之所以会在林家门前大闹一番,把监视林家的人全部送进北衙监牢,便是在有意闹出动静。>
他从都城巡检府,一路不避不绕、不遮不掩,直接走到皇宫。>
谁不知他今日陛见齐天子?>
在事实上以私谒天子的行为,达到了一部分公书上奏的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天子架在了台上。>
如果朝野都觉得,姜望是带着当年雷贵妃遇刺案的证据来觐见天子,那么天子也理所应当,给天下一个交代。>
所以天子问他,你怎么不直接把证据交给政事堂。>
既然要公开,那就再公开一些。>
你想闹大,就闹得更大。>
可是你姜青羊的小身板,能承受得起闹大的后果吗?>
姜望垂首道:“因为臣并无关键证据,不可叫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