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wwwroot/9/www.xbqg25.com/chapter.php on line 3
【0014】我读书果然很少,还是太年轻了(1/2)_梦照万界_笔趣阁25
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014】我读书果然很少,还是太年轻了(1/2)

野物还是还是很好卖的,因为秦琅并不在意钱财,愿意便宜卖,有个屠夫直接要了大青蛇和山猪。[不定哪天就断粮了,不过是勉强的艰难存活罢了。

看着中年人远去的身影,秦琅摇摇头,正准备继续回家,但却突然脚步一顿。

“不对!愚公移山,这依靠着太行山和王屋山存活的人足有数十万。若是这两座山真被移走了,他们拿什么生存?”

突然间,秦琅悚然一惊,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太行山和王屋山,虽然略微阻拦了道路,但同样养育了无数山民。

在这个古代,七成以上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百里之外。所以这两座大山对交通的阻碍,根本就不会影响多少人,因为没有出行需求。

而一旦愚公的行为被那个操蛋(蛇)山神禀告给了天帝,脑残天帝把山移走,数十万人将失去生计。

或许有人认为,太行山和王屋山被移走了,会留下大片的良田。可就算天神有那么好心,这么多新出现的无主良田,也绝对不会落到这些依靠大山存活的贫民手里。

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底层百姓从来都是被剥削的对象,怎么可能有好事儿轮到他们身上?

至于这些人和太行山、王屋山一起离开,也不现实。因为他们的生活除了依托大山,同样还要脱离大山,依托大山周围的乡村集市。

所以说,愚公脑子一抽的移山行动,很可能坑害数十万百姓的生存。

“虽然我无法留在这里造反,带领底层人民跑步进入小康社会,但阻止某些人的脑残行为,还是能够胜任。愚公若是脑子不会转弯,那就**上消灭他好了。”

想到愚公,秦琅现在满是厌恶。他记起来了,愚公一家在周围属于大地主了,至少衣食无忧,主要的劳作也是由佃户、长工和奴婢完成。

至于愚公和妻子儿女,基本上处于脱产阶层。

想想就知道了,愚公已经九十岁了,还这么有精神,在底层百姓因劳作很难活过四十岁的年代,他肯定不是贫民。..

愚公移山,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吃饱了没事儿干的蛋疼行为。

当初看寓言故事时,秦琅记得这样写的: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真是讽刺,愚公儿孙数十位,能够挑担子的只有三个,那是因为其他人都身娇体弱。冬夏换季往返一次,四个脱产之人,千里运土,耗费的钱粮,等闲四十个人的赋税都无法供养。当初还是太年轻,根本读不出这种隐藏的信息来。”

摇头叹气,秦琅为后世那些赞扬愚公的人感到悲哀!

愚公精神确实值得学习,但这种行为,却完全不值得提倡。故事是虚构的还好说,可现在化做真实存在,却是一场灾难。

第二天,当秦琅按照后世的习惯,在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后,就隐约听到了村口处传来的喧哗之声,于是向那边走了过去。

只见昨天见到的愚公,带着浩浩荡荡几十口人,正在经过魁父村。

走在前面四个人穿着短打,扛着簸箕锄头、箩筐扁担。除了愚公,还有一个头发花白的五六十岁老者,以及两位二三十岁的青壮年。

剩余的二十多位或“娇弱”、或年幼的男性,提着食物饮水,甚至搬着一张轻便的床榻,好像是要野炊一样。

最夸张的是六个背着弓箭,拿着短刀枪矛的男子,正在随行保护。

“这就是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秦琅目瞪口呆,差点儿被气乐了。

于是他快步走上前去,拦住了道路,对愚公问道:“愚公,不知道你带这么多人来山里做什么?”

“小子!我认识你,你是昨天猎到大青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