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零六章 灾星(2/3)

就是阿克苏了!

阿克苏和喀什噶尔,不过只隔了一个乌什,如此一来,“洪福汗国”的大本营,会更早承受更大的压力。

收到喀什噶尔军逼近和田的报告,尼亚孜根本就没想过做任何的抵抗反正也打不过!

他的想法是:打也罢,不打也罢,反正,留下来就是个死,我得逃!

往哪儿逃呢?

尼亚孜收拾细软,带着少数亲信,沿和田河北上,越过塔里木盆地,去库车投托胡迪夏。

他想:伯克胡里打过来了,就证明我已经“反正”了,再加上,我千里迢迢的主动跑过去“投诚”,朝廷大军到了,怎么也不好意思砍我的脑袋吧?

伯克胡里率军刚刚进入和田境内,就收到急报:中国人南下了!

他赶紧胡乱任命了一个新的和田“伯克”,留下一小支军队,用以弹压其余心存不轨的和田人,然后调转马头,回师喀什噶尔。

反正,尼亚孜这个叛徒已经跑掉了,“南征和田”,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

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大捷之后,西征大军的粮道,拉的更长了,不过,后勤的压力,却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这是因为,乌鲁木齐和吐鲁番,都是膏腴之地,打完了仗,刚刚好是夏粮收获的时节,吐鲁番的展东禄、刘锦棠,乌鲁木齐的左宗棠,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士兵和百姓抢收夏粮上头,由是,西征大军的军粮,不再全部依靠内地转运了。

秋凉伊始,经过充分休整的西征大军,粮饷充足,士腾马饱,誓师之后,大举南下。

上路之前,展东禄和刘锦棠,都是信心满满。

此时的“洪福汗国”,还没有见到南下的西征大军的影子,自己人之间,就先打的头破血流了,展东禄、刘锦棠联衔上给朝廷的奏折,以及展东禄写给左宗棠的信件中,都是这么说的:“安夷内讧不止,已成瓦解之势,计南八城中,除喀什噶尔尚须重烦兵力,此外师行所至,当无敢再抗颜行者。”

各部汇集于托克逊,然后,分批出发。

展东禄是这样布置的:

陶茂林部进驻苏巴什和阿哈布拉,然后,由阿哈布拉出发,经桑树园、库木什、榆树沟、星星子、乌沙塔拉,至曲惠安营扎寨。

沿途上述地点,皆设哨筑垒,以为警备。

接着,雷正绾部由伊拉湖小路进抵曲惠,与陶茂林部会合,预备柴草饮水,准备迎接主力部队。

陶茂林部、雷正绾部到位之后,老湘军、轩军先后出发,刘锦棠率老湘军走大路,展东禄领轩军走小路。

数日之后,西征大军各部,齐集曲惠。

当晚,展东禄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对喀喇沙尔和库尔勒发动攻击。

第一路,陶茂林部配合刘锦棠的老湘军,取道乌沙塔拉,沿博斯腾湖西向,绕至库尔勒背后,出敌不意,收奇袭之效,一举拿下该城。

第二路,展东禄自领轩军,向开都河一带推进,正面进攻喀喇沙尔。

雷正绾的马队,负责后路警戒。

第二天一早,各部按计划出动。

彼时的喀喇沙尔,只有白彦虎的陕回余部,以及艾克木汗留在库尔勒的一支部队,叛匪兵力十分薄弱。不过,白彦虎取得了喀喇沙尔的统一指挥权,某种意义上,倒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逃到喀喇沙尔的溃兵,带回了“条勒”兵败阿克苏于先、被库车土民杀害于后的噩耗,艾克木汗留在库尔勒那一支部队的将领傻眼儿了:西边儿是翻了脸的维吾尔人,北边儿和东边儿是是中国人,南边儿是大沙漠无处可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白彦虎要求库尔勒方面接受自己这个“喀喇沙尔总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